南京古生物所科学家赴南非参加第35届国际地质大会
2016-09-19 10:37:02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考察Karoo盆地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8月27日-9月4日,南京古生物所副所长王向东研究员、沈树忠院士等一行17人参加了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的第35届国际地质大会。这是迄今为止第三次在非洲大陆上举办国际地质大会,前两次还要追溯到1929年在南非和1952年在阿尔及利亚举办的会议。
本次会议由南非地球科学理事会和南非地质学会主办,共有来自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的4200多名代表参加本次地学盛会。会议设立了“地球科学为社会服务”、“基础地球科学研究”、“经济发展中的地球科学研究”三个科学主题,并下设了48个科学议题,涵盖了地质学的所有分支学科。我所科学家参加了“基础地球科学研究”主题下的第44议题“古生物学和古人类学”和第47议题“显生宙地球历史、地层和地质年代表”,分别在8个专场中做了口头报告。
沈树忠院士为“二叠纪全球事件与对比”专场的召集人并做主题报告,介绍了关于中国南方二叠纪末陆相生物大灭绝的最新研究成果;沙金庚研究员为“IGCP632项目侏罗纪大陆危机:主要灭绝事件与环境变化”专场的召集人,黄迪颖研究员做专场的主题报告,介绍了晚中侏罗构造运动与燕辽生物群的形成之间的关系;樊隽轩研究员在“早古生代世界”专场做主题报告,并介绍了一种用来量化地层分辨率、综合地球化学地层数据和检验全球层型的新方法。南京古生物所参会代表所做的其他口头报告,内容还包括了华北15亿年前的宏体化石、古-中元古代单细胞真核生物化石、蓝田生物群中的动物化石、奥陶纪疑源类、晚奥陶-早志留的碳同位素漂移、中国南方晚古生代冰期、牙形刺氧同位素记录的晚古生代冰期、维宪期-格舍尔期牙形刺化石带、三叠-侏罗之交的双壳类、三叠-侏罗之交的植被与陆地生态系统演变、晚三叠陆地气候变化的古植物证据、侏罗纪的花化石、中晚侏罗的叶肢介化石、早白垩热河生物群的新植物化石、晚白垩的介形虫动物群等等内容,充分展示研究所科学家在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方面的整体研究水平。与会期间,南京古生物所科学家积极参加了各地层分会、IGCP项目的工作会议。
在会前和会后的约一周时间内,南京古生物所的参会代表分别参加了会议的野外考察。朱茂炎研究员参加了在纳米比亚的野外考察,实地考察了著名的埃迪卡拉化石生物群。王向东副所长、沈树忠院士、祁玉平研究员、陈波博士等参加了南非Karoo盆地的陆相二叠-三叠界线考察,该剖面记录了二叠纪末的陆相生物大绝灭事件,并有较好的地层学、沉积学、地质年代学、古地磁学和古生物学等方面的记录。
相关热词搜索:地质
上一篇:新加坡琥珀收藏家收集的琥珀原石重达50公斤 已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下一篇:巴西最大恐龙化石Austroposeidon magnificus发现逾60年后首度公开展示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