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太行区域在远古时期是海洋 这些化石就是证据
2021-12-16 14:05:46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河南南太行区域在远古时期是海洋 这些化石就是证据(化石网整理)据大河网(记者 李岩):河南南太行区域高山巍峨,谁能想到,远古时期却是汪洋大海。12月13日,焦作市一位资深化石爱好者向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河南南太行区域在远古时期是海洋 这些化石就是证据
(化石网整理)据大河网(记者 李岩):河南南太行区域高山巍峨,谁能想到,远古时期却是汪洋大海。12月13日,焦作市一位资深化石爱好者向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展示藏品,让这个“沧海桑田”的论断得到了佐证。
给海绵化石特意做一张小床,让化石“躺”在床垫上
今年58岁的王德顺是焦煤集团退休职工,家住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柿园村。因村子地处南太行山区,王德顺自幼对大山就有独特的感情,多年来更是不断走访探查,采集了一两千枚南太行区域的各种化石。
当天下午,王德顺展示了他收藏的化石,化石有头足类、腹足类、腕足类、腔肠类、植物类等多种南太行特有的化石,这些化石见证了南太行的地质地貌变迁。
对自己采集的这些化石,王德顺都用日常生活中废弃的各种物品进行了精细包装、存放,不少还都标记了采集时间、地点及所形成的远古时期。
其中,出现在一块龟背形石块中的海绵化石,王德顺还特意做了一张小床,让化石“躺”在了床垫之上,看起来颇有意境。
“这个化石是两条海绵缠绕在一起形成的,就像是情侣一样,如胶似漆,我就想着赋予它们夫妻感情,给它们定做了一张小床,让它们永远在一起,哈哈。”王德顺说。
他说,这个化石经他这样设计后,融入了人情味和趣味性,在以后的科普宣传中,将更有意义。
南太行区域在远古时期是海洋,这些化石是实物证据
这也难怪,因为采集化石,收藏化石,王德顺在山中的住处,如今已经是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野外地质实习站、河南理工大学地学探秘协会科普实践基地、中国煤炭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焦煤文学》采风创作基地,不定期会有化石爱好者及大中学生前来交流参观。
“采集化石,非常不容易,可遇不可求,以前太行山开山采石多,化石暴露也多,现在越来越难见到了。”王德顺说,未来,他希望将自己采集的这些化石办成一个正规的科普场馆,向社会开放。
12月15日,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博士、副教授,《沉积学报》青年编委、《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特约编委牛永斌受访时说,王德顺采集的化石,他曾多次前往探访交流,可以证实是生存在多个远古时期的古生物化石,主要是奥陶纪、石炭纪海洋生物化石,是南太行区域在远古时期是海洋的实物证据,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南太行区域的古生态环境变迁。
对王德顺采集的化石,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资环学院副院长郑德顺也多次观摩,并联合举行了多次展览活动。他说,这些化石基本上都是相对比较常见的古生物物种化石,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但更多的是科普价值,希望能早日得到公开展示。
小知识
石炭纪:约处于地质年代两亿八千六百万至三亿六千万年前,它可以区分为两个时期:始石炭纪(又叫密西西比纪,三亿两千至三亿六千万年前)和后石炭纪(又叫宾夕法尼亚纪,两亿八千六百至三亿两千万年前)。
奥陶纪:地质年代名称,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原始的脊椎动物出现),开始于距今488个地质单位之前(4.8亿年前)~444个地质单位之前(4.4亿年前),延续了4200万年。
相关热词搜索:化石
上一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首次开办《化石三维重建与可视化》课程
下一篇:河源市第十六批保护恐龙蛋化石有功单位及人员表彰大会在河源恐龙博物馆举行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