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面积达100平方米的古生物遗迹化石幕墙
2020-11-09 12:11:43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面积达100平方米的古生物遗迹化石幕墙(化石网整理)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龚雪 通讯员 徐燕):11月8日,走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一块面积达100平方米的古生物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面积达100平方米的古生物遗迹化石幕墙
(化石网整理)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龚雪 通讯员 徐燕):11月8日,走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一块面积达100平方米的古生物遗迹化石幕墙映入眼帘。馆长刘先国介绍:“这块幕墙化石,再现2亿多年前动物之间追逐、争斗、觅食等场景,是全国室内展出整块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的遗迹化石之一。”
“站在这块遗迹化石幕墙下面,可以看到一道道规则的曲线,以及大量的脚印。”化石的采集者、该校地球科学学院卢宗盛教授说,右边那条规矩的正弦曲线,是鱼游动时,鱼鳍扫出来的痕迹;下边一道一道弯曲的线条,是无脊椎动物在水底爬行或者寻找食物时留下的痕迹;左边大量的“爪子印”则是四足动物留下的足迹。在这些四足动物足迹中,尤以“龙”的足迹最为丰富,“龙”是古生物学上对爬行动物的通称。卢宗盛认为,这些化石是研究远古生命形态和行为的珍贵实物资料。
这块珍贵的化石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卢宗盛介绍,自1984年留校任教以来,他一直从事古生物研究工作,常年在野外奔波。1998年,当他在陕西北部横山县附近野外科研的时候,在一个山崖上发现了这块遗迹化石。“当时这块化石只露出了一部分, 仅仅只有一小块花纹,上面覆盖了20至30米厚的岩石,整整花了5年的时间才将其挖掘出来,”化石层剥离出来后,他和当地民工将其分解成60多块,再将每块重达七八百斤的化石,人工搬运到两公里外的马路上,搬运化石又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遗迹化石采集完后,经反复思量,卢宗盛教授决定将其捐给正在筹建的逸夫博物馆。时任逸夫博物馆的馆长任有福、副馆长徐世球等,与建筑师共同讨论,确定将化石安装在逸夫博物馆前厅,并采用幕墙方式布展。前后耗时三年,这块高7.2米、宽13.9米,由60多块化石拼接成的幕墙终于完整展现在观众面前。
化石幕墙落成后,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中外游客、校友、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学习。国际著名恐龙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董枝明研究员参观博物馆后,感慨地说:“这块幕墙化石清晰、优美、壮观、稀有,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实属罕见。”
上一篇: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鸭池镇南箐片区发现古生物化石和古人类遗存
下一篇:筚路蓝缕 成就辉煌 履行使命 再展宏图——关于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