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尧龙山镇的尧龙山地学旅游科普角石化石原位馆建成并免费开放
2020-10-23 15:43:47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尧龙山镇的尧龙山地学旅游科普角石化石原位馆建成并免费开放(化石网整理)据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贾华):近日,位于遵义市桐梓县尧龙山镇的尧龙山地学旅游科普角石化石原位馆建成,并向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尧龙山镇的尧龙山地学旅游科普角石化石原位馆建成并免费开放
(化石网整理)据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贾华):近日,位于遵义市桐梓县尧龙山镇的尧龙山地学旅游科普角石化石原位馆建成,并向游客和研学体验的学生免费开放。
这处化石聚集点是今年7月被发现的。
当时,贵州省旅游地学研究院院长陈明华、高级工程师张国祥等一行专家到当地进行地质科考,无意中发现了这处化石聚集点,并初步定名为角石类古生物化石。
后经贵州省旅游地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古生物专业邓小杰鉴定,再次确认为角石类古生物化石,这里的角石化石包含中华震旦角石、米契林角石等,但主要以震旦角石为主 。
这处化石群地处尧龙山镇政府附近的一个工地上,工地是开山平场初具雏形的一个停车场,场地是一块完整的整块石板,面积约2000平方米。经仔细查看,石板剖面上分布着数十处明显可见的化石群,外形酷似竹笋,大大小小的很多,最长的五六十厘米,最短的数厘米。
据统计,就在这约2000平方米的石板上,就发现各种化石近1000块,其中较大的约200块,品种以角石为多。
后经贵州省科协、贵州省地质学会、贵州旅游地学研究院专家进一步考察评估,这块场地化石种类较多,分布集中,呈现清晰,形状多样,且分布在同一块完整的地层上,是开展体验、研学、科考、科普的好地方。
专家组建议将场地内化石群保护起来,建成一处化石原位保护馆,将其打造成为集地质科研、科普、研学为一体的科普文化基地。
据地质专家张国祥介绍,该采石场岩性为奥陶系宝塔组灰色薄至中厚层网纹状泥质泥晶灰岩,表面形状象乌龟背纹,所以又称“龟裂纹灰岩”。
这些角石化石产于宝塔灰岩中,上下层位的化石并不发育,却在这采石场的底板密集产出。
这里的角石化石生活在距今4.85至4.44亿年奥陶纪中晚期。
而奥陶纪,被地质学界称为生物大辐射的地质年代。
在这个时间段,尧龙山地区是一片浅海,角石化石等古生物生长繁盛,死亡的角石等古生物从腐烂到被掩埋,在经过复杂的石化后形成化石,最后地壳抬升露出地表,人们才在此见到这些化石。
角石化石的形状如同动物长的角,有直的也有弯的或盘曲状的。
个体大小、长短不等,一般长5-40厘米,宽几毫米到几十厘米,最长者可达数米,宽达20厘米,常被白色方解石充填。角石是无脊椎动物,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鹦鹉螺类。
头足纲动物的角石在中国南方早古生代奥陶纪宝塔组中广泛出现,可作为奥陶纪的一个标准化石,对划分地层及研究古地理有重要意义。
尧龙山这一处角石类古生物化石产地,是一处比较具有地学旅游科普、研学活动开展的好地方。
由于角石化石多埋藏于坚硬的石灰岩中,取之不易,得之更难,故被收藏界称之为“稀世珍宝”,所以大家要珍惜并保护好这类古生物化石资源。
据贵州旅游地学研究院院长陈明华介绍,尧龙山一带经考证的化石有角石、海百合、海林擒、珊瑚、腕足、笔石、腹足、三叶虫8个门类,是不可多得且完整的地质现象,是开展科研、科普、研学体验难得的极好天然教材。
上一篇: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入选“中华史前稻作文化遗址联盟”
下一篇:2020年“生物演化与环境”科学传播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