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古蔺“三鱼洞”发现古岩画及化石
2020-03-27 09:45:40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四川泸州古蔺三鱼洞发现古岩画及化石(化石网报道)据四川在线(寇敏芳):日前,记者从四川省地矿局获悉,泸州古蔺发现了古岩画及化石,这是我省正在进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的一项新成果。据了解,负责普查工



四川泸州古蔺“三鱼洞”发现古岩画及化石
(化石网报道)据四川在线(寇敏芳):日前,记者从四川省地矿局获悉,泸州古蔺发现了古岩画及化石,这是我省正在进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的一项新成果。
据了解,负责普查工作的古蔺地心探险队的洞穴探险爱好者们,在古蔺县护家镇天堂村沙子湾的无名溶洞探险时,发现了“岩画”、“化石”。这个位于古蔺县护家镇天堂村的无名溶洞,近日被古蔺地心探险队的队员们,揭开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古蔺县护家镇天堂村的无名溶洞中,普查队员发现了“三鱼共头”岩画,并且在溶洞洞口发现疑似化石。但目前对于该化石确切的生物类型及年代,还有待相关专家的认定。
虽然洞口距离最近的村民家只有100多米,但因为茂密的灌木遮挡,平日少有人往来。也正是因为这样,溶洞内鲜有人类活动痕迹,保存完好。同时在洞口左侧的岩壁还发现“三鱼共头”岩画。
岩画不知是用何颜料绘制而成,经历了岁月侵袭,笔画依旧清晰如往昔。队员们决定以此为溶洞命名,将其称为“三鱼洞”。
据地心探险队周队长介绍,“三鱼洞”海拔高约900米,洞口十分狭窄,仅容1人爬行通过。经过队员们初步探索,溶洞内发育三个洞厅,面积约200多平方。
溶洞发育有丰富的石钟乳、石柱、石幔、石笋等景观,生长良好,姿态惊奇。溶洞发育不规则,且地下湿滑,通行困难,大约花费三个半小时,队员们从洞口往下探查至200米处。目测往下30米左右处,还有一片丰富的钟乳石景观。
从队员初步探索的情况来看,该溶洞应该为裂隙型溶洞,带有酸性的雨水渗到石灰岩裂隙中,因受重力影响,沿着垂直裂隙发生溶蚀、重力崩塌,形成该溶洞。溶洞中所形成的石钟乳、石柱、石笋等,以滴石型沉积为主。
洞中形成的“石花”,其生长原理与石钟乳、石笋等不同。主要由渗透水、飞溅水、毛细水沉积形成。
据当地村民介绍,多年前曾有附近村民进过该溶洞,当时洞内还有暗河,但此次探险队队员们进入却并没有发现暗河,疑为地下水位下降所致。
出于安全考虑,领队钟胜明决定暂时中止探寻的脚步,后期还将邀请技术更好的探险专家进洞,继续深入溶洞,探寻神秘的“三鱼洞”。
新闻多一点:
“三鱼共头”岩画的由来
“鱼”作为吉祥和丰收的符合,很早就出现在中国造型艺术中,如原始彩陶的“人面鱼纹”“鱼蛙纹”等。这与先民的生殖崇拜有关,如古埃及、希腊及西亚等民族中均有崇拜鱼神的习俗。
而“三鱼共头”这一符号,亦屡见于汉棺及石刻中,在黄河流域与四川地区均有出土。与古蔺相近的泸州市所辖的合江县内,以及在川北地区绵阳三台县的汉代石棺与上也有发现。
关于“三鱼共头”这一形象,有学者认为,先民极早就拥有“三”这个数的抽象概念,大约和对鱼有关。
先民分食鱼时,将“一”条鱼分为头、身、尾“三”部分,或者将“一”条鱼视为等于“三”个鱼头。
并由此引出了“一分为三”“合三为一”“一与三通”等复杂的数学概念,并巧妙地运用到抽象鱼纹的绘制中。这或许是人类象数思维的最早实例。
“三鱼共头”形象在我国有吉祥如意、悠远绵长的寓意,而古蔺溶洞新发现的“三鱼共头”岩画,是否与先民的活动有关,又或者记录了一段什么过往,只能有待进一步探寻了。
相关报道:有化石有岩画 四川一洞里现“三鱼共头”神奇图像
(化石网报道)据封面新闻(田之路):随着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积极推进,泸州古蔺又传来好消息。记者从四川省地矿局获悉,日前,古蔺地心探险队的洞穴探险爱好者们,在古蔺县护家镇天堂村沙子湾的无名溶洞探险时,发现了“岩画”、“化石”。这个位于古蔺县护家镇天堂村的无名溶洞,近日被古蔺地心探险队的队员们,揭开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三鱼洞,因在洞内发现“三鱼共头”岩画得名,队员们在溶洞洞口发现疑似化石。但目前对于该“化石”确切的生物类型及年代,还有待相关专家的认定。
虽然洞口距离最近的村民家只有100多米,但因为茂密的灌木遮挡,平日少有人往来。也正是因为这样,溶洞内鲜有人类活动痕迹,保存完好。同时在洞口左侧的岩壁还发现“三鱼共头”岩画。
岩画不知是用何颜料绘制而成,经历了岁月侵袭,笔画依旧清晰如往昔。队员们决定以此为溶洞命名,将其称为“三鱼洞”。
“鱼”作为吉祥和丰收的符合,很早就出现在中国造型艺术中,如原始彩陶的“人面鱼纹”“鱼蛙纹”等。这与先民的生殖崇拜有关,如古埃及、希腊及西亚等民族中均有崇拜鱼神的习俗。
而“三鱼共头”这一符号,亦屡见于汉棺及石刻中,在黄河流域与四川地区均有出土。与古蔺相近的泸州市所辖的合江县内,以及在川北地区绵阳三台县的汉代石棺与上也有发现。
关于“三鱼共头”这一形象,有学者认为,先民极早就拥有“三”这个数的抽象概念,大约和对鱼有关。
先民分食鱼时,将“一”条鱼分为头、身、尾“三”部分,或者将“一”条鱼视为等于“三”个鱼头。
并由此引出了“一分为三”“合三为一”“一与三通”等复杂的数学概念,并巧妙地运用到抽象鱼纹的绘制中。这或许是人类象数思维的最早实例。
“三鱼共头”形象在我国有吉祥如意、悠远绵长的寓意,而古蔺溶洞新发现的“三鱼共头”岩画,是否与先民的活动有关,又或者记录了一段什么过往,只能有待进一步探寻了。
据地心探险队周队长介绍,“三鱼洞”海拔高约900米,洞口十分狭窄,仅容1人爬行通过。经过队员们初步探索,溶洞内发育三个洞厅,面积约200多平方。
溶洞发育有丰富的石钟乳、石柱、石幔、石笋等景观,生长良好,姿态惊奇。
溶洞发育不规则,且地下湿滑,通行困难,大约花费三个半小时,队员们从洞口往下探查至200米处。目测往下30米左右处,还有一片丰富的钟乳石景观。
从队员初步探索的情况来看,该溶洞应该为裂隙型溶洞,带有酸性的雨水渗到石灰岩裂隙中,因受重力影响,沿着垂直裂隙发生溶蚀、重力崩塌,形成该溶洞。溶洞中所形成的石钟乳、石柱、石笋等,以滴石型沉积为主。
洞中形成的“石花”,其生长原理与石钟乳、石笋等不同。主要由渗透水、飞溅水、毛细水沉积形成。
据当地村民介绍,多年前曾有附近村民进过该溶洞,当时洞内还有暗河,但此次探险队队员们进入却并没有发现暗河,疑为地下水位下降所致。
出于安全考虑,领队钟胜明决定暂时中止探寻的脚步,后期还将邀请技术更好的探险专家进洞,继续深入溶洞,探寻神秘的“三鱼洞”。
上一篇:重庆云阳恐龙地质公园被授予国家地质公园资格
下一篇:杨氏马门溪龙化石——中国首次发现有皮肤(印痕)化石的蜥脚类恐龙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