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抚仙湖虫类再现原始节肢动物形态
2018-08-10 10:40:17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寒武纪抚仙湖虫类再现原始节肢动物形态(化石网报道)据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7月9日,美国《细胞》出版集团子刊《当代生物学》(IF: 9 251)在线发表了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研究重点实验室张喜光、杨杰老


寒武纪抚仙湖虫类再现原始节肢动物形态
(化石网报道)据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7月9日,美国《细胞》出版集团子刊《当代生物学》(IF: 9.251)在线发表了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研究重点实验室张喜光、杨杰老师与剑桥大学Javier Ortega-Hernández博士共同完成题为“抚仙湖虫类”(Fuxianhuiids)的综述快讯。
依据发现于昆明小石坝3类精美保存的抚仙湖虫标本,本文深入浅出、系统介绍了该节肢类群的形体、组构特征,生活模式,肯定了尚无先例的内部解剖学构造,如:实体保存的腹神经节,以及由特化腿肢基节组合形成的原始取食口器,等等。从分类学看,抚仙湖虫类处于系统发生的基础位置,可如实再现真节肢类的祖先形态。昆明小石坝化石库为重塑寒武纪真节肢动物的躯体构建(body plan),研究其起源,早期辐射分异与系统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关键证据。
在《当代生物学》期刊撰写综述快讯,正是张喜光、杨杰老师这些年来潜心研究所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的必然结果,包括分别于2013年在《自然》,2016年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和今年年初在《自然*通讯》发表有关昆明小石坝“抚仙湖虫类”的论文。这些成果均得到国际古生物学界的热情关注和充分肯定。
图版说明:昆明寒武纪小石坝化石库的抚仙湖虫类。A-D, Chengjiangocaris kunmingensis: A, B, 保存有腹神经索(深浅色相间链条状结构)和纤细的外缘神经(pn);C, D, 密集的附肢,蝶形口板及食物沟。E, Fuxianhuia xiaoshibaensis具铰连背甲及残留的特化触角后附肢(SPAs)。F, G, Alacaris mirabilis显示头部由口板、膨大特化的附肢基节组合形成的口器。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402232,41472022,41730318资助)(论文链接: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18)30514-1)
相关报道:寒武纪抚仙湖虫类再现原始节肢动物形态
(化石网报道)据新华网(岳冉冉):抚仙湖虫类是生存在寒武纪早期的原始节肢动物,包括抚仙湖虫、澄江虾等若干属种。云南大学与英国剑桥大学学者共同完成的抚仙湖虫类综述成果于近日发表在了美国《细胞》出版集团子刊《当代生物学》上。
论文通讯作者、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教授张喜光介绍,抚仙湖虫类具有特定形体构建,是生存在5亿多年前寒武纪的海洋原始节肢动物。它们被普遍认为是现生昆虫类、蛛形类、多足类和甲壳类远祖的近亲。
抚仙湖虫类成虫体长可达10余厘米,有15-31个体节,外骨骼分头、胸、腹三部分,腿肢数目众多,不与背甲分节一一对应。消化道内充满泥沙,表明它们是食泥动物。
此前,研究人员曾在昆明小石坝动物群发现了许多保存精美的化石标本。据此,研究者系统研究了抚仙湖虫类的躯体组构、生活模式,肯定了抚仙湖虫类一些内部解剖学构造。
“我们通过高精度荧光扫描摄影技术,首次观察到了抚仙湖虫的腹神经节;我们还根据抚仙湖虫类附肢的证据,发现了它们‘原始’且更为复杂的取食口器。”张喜光说。
研究者表示,抚仙湖虫类处于节肢动物系统发生的基础位置,可如实再现原始类群的基本特征。而对抚仙湖虫类的系列研究也为重塑寒武纪原始节肢动物的躯体构建、起源、早期辐射分异与系统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关键证据。
相关报道:云南大学古生物合作研究获新进展 寒武纪抚仙湖虫类再现原始节肢动物形态
(化石网报道)据云南日报(陈鑫龙):抚仙湖虫类是具特定形体构建的真节肢动物,仅生存于寒武纪早期的海洋,至今只发现于扬子地台的滇东地区。近日,记者从云南大学了解到,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与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抚仙湖虫类综述快讯,最新在线发表在美国《细胞》子刊《当代生物学》上。
抚仙湖虫类具有特定形体构建,未发现呈全球性分布,是生存在5亿多年前寒武纪的海洋原始节肢动物,被普遍认为是现生昆虫类、蛛形类、多足类和甲壳类远祖的近亲。因此研究抚仙湖虫类,可为早期真节肢类研究提供至关重要信息。
抚仙湖虫类成虫体长可达10余厘米,有15-31个体节,外骨骼分头、胸、腹三部分,腿肢数目众多,不与背甲分节一一对应。消化道内充满泥沙,表明它们是食泥动物。
此前,研究人员曾在昆明小石坝发现了3类保存精美的抚仙湖虫标本。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研究重点实验室张喜光、杨杰与剑桥大学学者根据这些发现,系统研究了节肢类群的形体、组构特征、生活模式,肯定了尚无先例的内部解剖学构造,如实体保存的腹神经节,以及由特化腿肢基节组合形成的原始取食口器等。从分类学看,抚仙湖虫类处于系统发生的基础位置,可如实再现真节肢类的祖先形态。这些化石库为重塑寒武纪真节肢动物的躯体构建、起源、早期辐射分异与系统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关键证据。
上一篇: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下侏罗统发现大规模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群
下一篇: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义县组一孔子鸟类新属种——孔子杨氏鸟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