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萍乡上栗县洞穴中发现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群
2016-07-04 14:31:21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杨家湾1号洞出土的啮齿类、灵长类及食肉类动物化石(同号文供图)

杨家湾1号洞的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同号文供图)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点在我国南方诸省十分常见,但在江西省界内以往仅有零星报道。在近一期《人类学学报》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同号文研究员和江西省萍乡博物馆邹松林等报道了发现于江西萍乡上栗县的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群,该发现意义重大,不仅增加了新的化石点,更是在江西省内迄今发现的化石数量最丰富、动物种类最多样的化石点,为第四纪古动物地理和古环境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2014年10月,萍乡市博物馆在上栗县的一处洞穴中发现动物化石,并将相关消息报告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经初步考察,发现这是一个发育在二叠系石灰岩中的溶洞,其中已被红色黏土填满,但洞口处的堆积物已被当地居民在基建施工中挖掉。在已经出土的化石中,初步鉴定出貘、豪猪、鹿、犀牛、大熊猫及野猪等属种。2015年发掘工作中,于50米开外处又开挖了另一个山洞,其中也发现了不少哺乳动物化石,将两个洞分别命名为“ 杨家湾1 号洞” 和“ 杨家湾2 号洞”,但两洞不在同一个水平上,洞内堆积物也不尽相同。经过2014年和2015年的二次发掘,研究人员目前已从杨家湾1号洞获得数千件哺乳动物化石,初步鉴定出40个属种。
从动物群组合来看,杨家湾1号洞与我国南方更新世中晚期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一致,且与湖南道县福岩洞古人类化石点最为相似,其时代也应当属于晚更新世。
据同号文介绍,已发现的化石主要是零散牙齿,骨骼少而破碎。在化石数量上,野猪占绝对优势,其它常见种类还有鹿类、豪猪、黑熊、小型食肉类、鬣羚、水牛、犀牛及猴类等,而长鼻类及貘相对较少,灭绝种类有巴氏大熊猫、最后斑鬣狗、德氏狸、剑齿象及巨貘等。杨家湾1号洞动物群基本组成与我国南方更新世中晚期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基本一致。然而,与本地区同时代化石点比较,该地点猴类化石最丰富,食肉类属种也更多样。灵长类化石是目前所知华中地区单一地点出土最多的,其中以猕猴和叶猴为主,少量长臂猿。
萍乡杨家湾1号洞动物群组成中,除少量广布型种类外,几乎都是南方种类,未发现北方属种。在大哺乳动物中,巨貘、长臂猿、猪獾、大灵猫、剑齿象、亚洲象及犀牛等属于热带、亚热带森林型动物,尤其是丰富的灵长类及鼯鼠类动物化石可以表明当时萍乡上栗一带应当是以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为主。此外,在山间盆地可能会有一些草地环境,以利于鬣狗类动物的生存。
该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古生物化石发掘与修理专项经费。
上一篇:新石器时代的中东两组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群各自独立发展出原始农业
下一篇:南极陨石中发现猫眼石 有助于揭晓地球上的水资源从何而来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