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地块空谷阶牙形类的发现及其古地理和古气候意义
2015-08-07 12:38:05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Vjalovognathus与 Gondolella, Mesogondolella 和 Sweetognathus 多分子器官对比

申扎地区多门类生物地层分布及古气候演化关系

Vjalovognathus古地理分布图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当前国际二叠系的划分主要是依据牙形类生物地层为标准,而拉萨地块二叠系牙形类化石的研究涉及相对稀少,更缺乏系统的牙形类生物地层的划分。西藏北部申扎地区连续出露完整的二叠系地层,一直被视为拉萨地块二叠系研究的经典地区,但是这一地区基础的生物地层划分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最近,南京古生物所袁东勋博士、张以春副研究员等人系统的研究了申扎地区木纠错剖面下拉组的牙形类,依据国际标准完善了这一地区生物地层的划分。通过对Mesogondolella一属的研究确定了下拉组底部的时代属于早二叠世Kungurian期,而不是传统上认为的中二叠世。Vjalovognathus一属普遍报道于Gondwana大陆边缘地区,被做为冷水型分子的代表,但它的生物学分类位置一直存在争议。本次研究基于大量的Vjalovognathus标本,详细讨论了它所含有的P型分子、M型分子和S型分子的形态特征,并与形态相似和时代相近的多个科、属的相应类型的分子进行了对比研究,推测了Vjalovognathus的演化关系,讨论了它的古地理分布,并建立了Vjalovognathidae一新科。另外,结合蜓类、腕足类和珊瑚类在下拉组的分布,推测拉萨地块由冰期转向温暖环境的过程发生在下拉组的下部。这些结果对拉萨地块高分辨率生物地层学划分和古地理、古气候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古生物学期刊 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论文相关信息:Yuan Dong-xun, Zhang Yi-chun, Shen Shu-zhong, Henderson, C.M., Zhang Yu-jie, Zhu Tong-xing, An Xian-yin, Feng Hong-zhen, 2015. Early Permian conodonts from the Xainza area, central Lhasa Block, Tibet and their palaeobiogeographical and palaeoclimatic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DOI: 10.1080/14772019.2015.1052027.
上一篇:5.65亿年前古老海洋生物Fractofusus或具有两种繁殖模式
下一篇:利用微型CT研究呈3维立体保存的澄江节肢动物化石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