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气候变化与被子植物的崛起
2014-09-16 10:17:40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白垩纪气候变化与被子植物的崛起(化石网配图)
(化石网报道)据EurekAlert!:一项研究发现,与超级大陆泛大陆的分裂有关的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为被子植物在白垩纪的繁盛提供了适度的湿度条件。被子植物在白垩纪迅速多样化,重新塑造了一个此前被蕨类和松柏植物占据的世界。
Anne-Claire Chaboureau及其同事模拟了在泛大陆分裂过程中的全球气候变化,从而评估它们对被子植物扩张的可能影响。使用海洋-大气一般环流模型,研究人员观察到了中三叠纪时期大陆陆地块的降水增加,把雨带到了此前是沙漠的地区。在这个模拟中,温带植物群的区域从模拟的2.25亿年前的陆块25%增加到了模拟的9500万年前的陆块的45%。
此外,研究人员研究了白垩纪期间的被子植物化石地点的位置,指出在中白垩纪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化石地点变得更加多样,在地理上分散开来,并且扩张到了北纬地区。这组作者说,85%的被子植物化石地点位于热带或温带生物群。
研究人员说,这些结果还提示了白垩纪气候变化的其他效应,诸如上升的海平面以及隔离的群岛的形成,可能也对被子植物多样性的突然崛起有贡献。
相关报道:近期地质古生物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新元古代的富氧大气
一项研究发现,新元古代石灰岩的负碳同位素的增加提示了在8亿年前到6亿年前之间大气氧含量增加可能是由于光合植物的有机碳生产的增加,而不是由于早期真菌和苔藓生态系统的确立。
生态、进化以及植物的基因组核苷酸组成
一项研究发现,对代表了78个单子叶植物科之中的70科的239个植物物种的基因组分析揭示出了鸟嘌呤和胞嘧啶核苷酸的基因组成分(GC成分)与基因组的尺寸有关联,它们在拥有全着丝粒染色体的物种中的基因组成分低,在适应了季节性寒冷或干旱气候的物种中的基因组成分高,这提示基因组成分可能影响植物生物特征与进化。
白垩纪甲虫的早期亲代抚育的迹象
一项研究发现,来自葬甲科甲虫的早期白垩纪化石表现出了对于亲代抚育具有重要性的声锉,还表现出了亲代为它们的幼虫保护尸体的证据,这提示葬甲科甲虫的早期形式的亲代抚育以及社会行为在那个时候已经发展出来了。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