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速递 > 正文

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二叠纪木化石及古气候学研究新进展
2014-07-31 10:08:06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研究区地理位置图、地质图Septomedullopitys szei sp nov 野外照片及横切面Septomedullopitys szei sp nov 髓部径切面Septomedullopitys szei sp nov 次生木质部横切面(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


研究区地理位置图、地质图



Septomedullopitys szei sp nov.野外照片及横切面



Septomedullopitys szei sp nov.髓部径切面



Septomedullopitys szei sp nov.次生木质部横切面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我国北方晚古生代已经正式报道的木化石多达20余属近50余种,但是这些材料几乎都采自于华夏植物区,安加拉植物区二叠纪木化石的报道极为少见。斯行健院士曾在1934年报道新疆乌鲁木齐附近二叠纪的一种木化石Dadoxylon teilhardii Sze,这是首次报道产自我国安加拉植物区的化石木材,也是新疆北部地区石炭-二叠纪地层中迄今为止唯一正式发表的具解剖结构的植物化石。

通过近年来的野外工作,南京古生物所王军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万明礼和密苏里科学技术大学杨晚教授等在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塔尔朗地区二叠系地层中采集到一种新的木化石材料,经过室内切片鉴定这一类植物属于裸子植物一新种Septomedullopitys szei sp. nov.。Septomedullopitys属由俄罗斯学者Lepekhina在1972年根据库兹涅兹克盆地晚二叠系中的材料建立,目前为止,隶属于该属的木化石仅一个种Septomedullopitys sibirica Lepekhina,该种的典型特征是髓部具分叉的分泌管。Septomedullopitys szei sp. nov.与该模式种的区别在于髓部具有不分叉的分泌管和由体积较小的薄壁细胞组成的条带。

Septomedullopitys szei sp. nov.中没有生长轮,却保存了大量的不规则的生长间断。综合沉积岩石学、古土壤学和地球化学等证据表明,该种植物生活状态下气候条件稳定,这些生长间断可能是由于短暂的、间歇性的和不规律的干旱条件引起潜水面的波动而造成的。尽管一些欧美学者推测在晚二叠世时盘古大陆东北缘受古特提斯洋季风的影响,可能具有季节性变化的古气候条件,但是通过植物化石和岩石学等证据表明吐鲁番-哈密盆地晚二叠世早期气候较为潮湿,而且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气候变化。

相关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知名地学期刊《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本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密苏里科技大学的资助。

相关论文:Mingli Wan, Wan Yang, Jun Wang *, 2014. Septomedullopitys szei sp nov., a new gymnospermous wood from Lower Wuchiapingian (Upper Permian) continental deposits of NW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a weakly seasonal humid climate in mid-latitude NE Pangaea.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407: 1-13. doi: 10.1016/j.palaeo.2014.04.011

相关热词搜索:哈密盆地 二叠纪 木化石 古气候学

上一篇:小行星撞击地球早一点或迟一点也许恐龙就不会灭绝
下一篇:广西崇左三合大洞早更新世的猩猩化石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