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速递 > 正文

恐龙挥尾巴没有超音爆 速度最高33米每秒
2022-12-10 15:11:05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本次研究模型尾部模拟加速的起始位置(图片来自Simone Conti)。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本次研究的模型尾部到达最高速度位置(图片来自Simone Conti)。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化石网整理)据中新网北京12月10日电

本次研究模型尾部模拟加速的起始位置(图片来自Simone Conti)。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本次研究的模型尾部到达最高速度位置(图片来自Simone Conti)。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化石网整理)据中新网北京12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最新发表一篇古生物学建模研究论文认为,拥有长颈长尾的植食性恐龙——梁龙科恐龙(梁龙)或许能移动尾部当作粗鞭来使用,速度高达33米每秒(超过100公里每小时)。该发现与一项过去的研究相矛盾,过去研究曾提出一种假设的梁龙尾端结构,类似于鞭尾的毛簇,移速能超过音速(340米每秒),并造成小型超音爆。
 
论文通讯作者、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学和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西蒙娜·孔蒂(Simone Conti)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用一个基于5个化石梁龙标本的模型,模拟了梁龙尾部运动。这一模型尾部超过12米长,重1445公斤,由82个代表椎骨的圆柱体组成,附着在一个不能移动的髋骨基部。当尾基部以弧形移动时,它会产生挥鞭运动,最大速度可达33米每秒——比声音在标准空气中的速度慢10倍多,无法产生超音爆。
 
论文作者还测试了恐龙的模型尾巴是否能够承受足以产生超音爆的高速带来的压力。他们发现,细的鞭状尾在340米每秒的最大速度下无法不破碎。他们随后测试了三种一米长的假设结构(模仿粗鞭的结构末端),包括皮肤和角蛋白组成的三段结构、由编织的角蛋白丝组成、软组织组成的连枷状结构,加在模型尾巴的末端,看是否使之能以音速移动而不至破裂。结果显示,没有一种结构能够承受340米每秒的速度下的压力而不令尾部破碎。
 
论文作者表示,这些建模研究发现共同表明,梁龙的尾巴可能无法达到制造出小型超音爆的速度。不过,他们推测说,梁龙仍有可能快速移动尾部,作为防御武器或与其他梁龙打斗。
 
相关:恐龙尾巴没有超音爆
 
(化石网整理)据中国科学报(晋楠):一项建模研究认为,梁龙科(拥有长颈长尾的植食性恐龙)或许能移动尾部当作粗鞭来使用,速度高达33米每秒(超过100公里每小时)。但这些发现与一项过去的研究相矛盾,后者提出了一种假设的梁龙尾端结构,类似于鞭尾的毛簇,移速能超过音速(340米每秒),并造成小型超音爆。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科学报告》。
 
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学和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的Simone Conti和合作者用一个基于5个化石梁龙标本的模型,模拟了梁龙尾部运动。这一模型尾部超过12米长,重1445公斤,由82个代表椎骨的圆柱体组成,附着在一个不能移动的髋骨基部。当尾基部以弧形移动时,它会产生挥鞭运动,最大速度可达33米每秒——比声音在标准空气中的速度慢十倍多,无法产生超音爆。
 
研究者测试了模型尾巴是否能够承受足以产生超音爆的高速带来的压力。他们发现,细的鞭状尾在340米每秒的最大速度下无法不破碎。作者随后测试了三种一米长的假设结构(模仿粗鞭的结构末端),加在模型尾巴的末端,看是否使之能以音速移动而不至破裂。第一个是皮肤和角蛋白组成的三段结构,第二个由编织的角蛋白丝组成,第三个是软组织组成的连枷状结构。没有一种结构能够承受340米每秒的速度下的压力而不令尾部破碎。
 
这些发现共同表明,梁龙的尾巴可能无法达到制造出小型超音爆的速度。然而作者推测说,梁龙仍有可能快速移动尾部,作为防御武器或与其他梁龙打斗。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2-21633-2

相关热词搜索:恐龙

上一篇:甘肃兰州盆地发现大量中小型剑齿虎类 揭示后猫类动物的系统演化
下一篇:中国首次发现板足鲎长翅鲎科成员化石:奇异马龙鲎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