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研究团队“古今结合”探索海洋与全球变暖新进展
2022-10-02 10:38:13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俄罗斯泛北极河流热排放对北极海冰消融的影响机制西赤道太平洋-南大洋热耦合机制(化石网整理)据地大新闻网(通讯员 殷茵 乔云花):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宫勋教授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

俄罗斯泛北极河流热排放对北极海冰消融的影响机制

“西赤道太平洋-南大洋”热耦合机制
(化石网整理)据地大新闻网(通讯员 殷茵 乔云花):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宫勋教授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9月刊上以“一期两刊”的形式发表论文探究海洋与全球变暖。
在《中全新世增强的河流热能排放入海促进北冰洋海冰融化》一文中,宫勋与合作者一起基于东西伯利亚陆架沉积岩心,依据放射性碳和石英释光测年技术建立起年代地层框架,分析了其沉积环境,通过冰筏碎屑和沉积速率等指标,结合已有的古气候指标和现代观测数据,重建了全新世东西伯利亚海海冰和俄罗斯泛北极地区河流热能排放的演化历史,着重探讨了中全新世以来(过去7500年)泛北极地区河流热能输入对北极地区海冰震荡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全新世中期俄罗斯境内泛北极地区河流入海热通量的增加,进而加速了同时期北极海冰的消退。而且,早夏时节强烈的热能排放可以直接融化陆架海冰,降低海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从而增强其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速率,对北极海冰消融产生重要正反馈作用。该研究通过“以古论今”视角,指出在现代及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泛北极地区径流入海热通量将对北极海冰的快速消融起到重要驱动作用。
在《过去3万年以来印太暖池与南大洋的热耦合过程》一文中,宫勋与合作者一起通过汇编340个海面和7个地下温度记录以及一个新的海洋热含量记录,讨论了过去3万年以来太平洋水平和垂直热梯度的演变。研究发现,冰消期西太平洋暖池变暖更加强烈,类拉尼娜现象占主导地位,导致暖池中的次表层温度和海洋热含量均比海表温度上升早,且与南太平洋次表层温度在轨道尺度协同演化,意味着热带上层水柱与温带南大洋之间的热交换加速了西太平洋的变暖。这一发现,增进了对“赤道太平洋—南大洋”热耦合过程对全球变暖影响的认识。
宫勋教授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博导、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生态与健康”团队成员,此次发表的两篇论文由宫勋教授团队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河海大学、德国AWI极地海洋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共同合作完成。
相关热词搜索:海洋
上一篇:地大研究团队提出地球大陆岩石圈增生演化的拆沉—浮合新模型
下一篇:直击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遗址:挖掘似外科手术,其将提升东亚直立人演化进程的精准研究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