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速递 > 正文

古鱼类化石证据印证4.38亿年前长江流域曾存在古海洋——扬子海
2022-07-31 12:59:00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古鱼类化石证据印证4 38亿年前长江流域曾存在古海洋——扬子海(化石网整理)据央视新闻:2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外发布,科学家经过长达20年的野外考察,通过在江西、安徽等10多个省份发现




古鱼类化石证据印证4.38亿年前长江流域曾存在古海洋——扬子海

(化石网整理)据央视新闻:2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外发布,科学家经过长达20年的野外考察,通过在江西、安徽等10多个省份发现的大量早期鱼类化石,印证了4.38亿年前我国长江流域曾存在古海洋——扬子海。
 
今年4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在江西武宁县志留纪地层中首次发现距今约4.38亿年的两个盔甲鱼类化石新属种——“俊卿清水鱼”和“刺猬安吉鱼”,这一发现,促使他们对该地区展开地毯式搜索。因为,在2002年至今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他们在全国10多个省近50个县的地域内先后开展了大量的野外考察,也曾发现了盔甲鱼类化石,而盔甲鱼是我国志留系浅水海相红层中的常见分子。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山显任:这些证据就足以证明,大约在4.38亿年前,我们国家整个以长江流域为主的广大地区,它确实是一片浅海。
 
综合多项科学证据,科学家现在确认,早在4.38亿年前,我国以长江流域为主的华南板块曾是一片浅海,被称为扬子海。近日,该科研成果发表在专业期刊《地层学杂志》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山显任:这些红色的岩层,它是在一种浅海的氧化的环境下形成的,我们通过在野外追索这些红层的分布,就可以大致确定当时扬子海海洋的一个范围。
 
古生物化石证据在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盔甲鱼类化石的发现,对科学家进一步了解志留纪时期的古扬子海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盖志琨:在远在4000公里之外的塔里木盆地,也发现了相似的红层、相似的盔甲鱼类。这就说明,塔里木盆地并不在今天这个位置,而是在华南板块上,后来由于板块运动,它才慢慢地漂到现在这个位置。

相关热词搜索:古鱼类 化石 海洋

上一篇:为竞争配偶所展开的头部撞击战斗促成长颈鹿长脖子的发展
下一篇:研究展示墨西哥湾是如何在5600万年前的史前大灭绝中幸存下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