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顺发现的特异埋藏化石库——列夕动物群 揭示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早期海洋生态面貌
2022-07-13 12:14:39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列夕动物群生态复原图(孙捷绘)列夕动物群中的主要化石类群列夕动物群中的蠕虫化石(化石网整理)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总台央视记者 刘璐璐):近日,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黄迪颖研究员、方翔副研究员等人联合湖

列夕动物群生态复原图(孙捷绘)

列夕动物群中的主要化石类群

列夕动物群中的蠕虫化石
(化石网整理)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总台央视记者 刘璐璐):近日,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黄迪颖研究员、方翔副研究员等人联合湖南博物院、中南大学的合作者,在湖南永顺发现了早奥陶世特异埋藏化石库——列夕动物群,揭示了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早期的海洋生态面貌。
此次发现的列夕动物群产出于湖南省永顺县列夕乡,化石出自下奥陶统马刀堉组上部的钙质泥岩中。目前在列夕动物群中,已发现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海绵动物、棘皮动物、鳃曳动物、刺胞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苔藓动物、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11个门一级生物类群,其中以古蠕虫类和三叶虫丰度最高。古蠕虫类大部分以软躯体型式保存,保留了部分解剖结构,如消化道等。此外,棘皮动物、海绵动物、多毛类等也有新的类群发现,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列夕动物群保存了多种生态位的生物类群,包括内底栖、底栖固着、底栖游移、游泳和漂浮等类型,反映了一个复杂和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
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仅发现少量奥陶纪的特异埋藏生物群,特别是早奥陶世。早奥陶世是研究古生代动物群起源和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早期机制的关键时段。列夕动物群的时代比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主幕早5~10个百万年,其中保存的特异埋藏化石,既包括寒武纪的孑遗类群(如古蠕虫类、奥托虫、球接子三叶虫等),还有大量奥陶纪的新生类群(苔藓虫、多毛类等),复杂的化石组合为从寒武纪动物群到古生代动物群的演替提供了新的证据,揭示了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早期面貌。
上一篇:对哈密翼龙蛋化石进行的研究发现白色蛋壳的主要成分是氟磷灰石
下一篇:研究发现卡拉划蝽独特的携卵行为 昆虫育幼行为的直接证据提前近4000万年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