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隆林县者保地区发现中国最大的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粗壮百色鱼龙
2022-04-13 09:12:09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百色鱼龙(上)和巢湖鱼龙(下)复原图(石顺义、Nobu Tamura绘)广西百色市隆林县者保地区发现中国最大的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粗壮百色鱼龙(化石网整理)据中国科学报(冯丽妃 庞伟红 任纪澄):中国地质

百色鱼龙(上)和巢湖鱼龙(下)复原图(石顺义、Nobu Tamura绘)


广西百色市隆林县者保地区发现中国最大的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粗壮百色鱼龙
(化石网整理)据中国科学报(冯丽妃 庞伟红 任纪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韩凤禄与合作者近日报道了一具来自中国广西百色市隆林县者保地区的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这个世界范围内的全新属种被命名为“粗壮百色鱼龙”。该鱼龙长达3米、外形憨萌,具有更强的游泳能力,是目前中国发现最大的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生物和医学领域开放获取期刊PeerJ。
2017年,贵州省地质调查院在广西隆林的野外区域调查中发现了疑似脊椎动物的椎体和肋骨。经邀请,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生物学系的江海水、韩凤禄以及陈龑前往考察发掘,进一步确认为脊椎动物的椎体和肋骨化石。
研究团队利用电锯等发掘工具将含有化石的围岩一并取回,并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修复。研究表明,该化石主要包含了躯干的前半部分,包括前部背椎(椎体和椎弓)、肋骨、腹膜肋和一块肢骨。化石发现于海相地层中,且具有双凹型椎体等海生爬行动物的典型特征。但由于化石未保存头骨和大部分肢骨等关键部位的特征,给鉴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经过多方对比研究,他们最终识别出了一些关键特征,如肋骨比较纤细且在近端不加厚,腹膜肋中部具有长而细的突起。“这件标本虽然保存不完整,但具有鱼龙类所独有的一些特征,不同于鳍龙类等其他海生爬行动物。”韩凤禄对《中国科学报》说。
据悉,鱼龙是繁盛于三叠纪和侏罗纪的海生爬行动物,最早出现在约2.5亿年前,在9000万年前灭绝,大约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它们高度特化,具有流线型、类似鱼类的身体外形以及大的眼睛和强有力的尾鳍。
鱼龙可能是从陆生爬行动物演化而来,但是关于它们的起源和早期演化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谜。目前发现的鱼龙最早出现在早三叠世,在日本、加拿大、北欧和中国湖北、安徽等地有过正式报道,多为长度不超过1.5米的小型个体,其化石材料和分布范围都较为有限。
中国此前发现的早三叠世鱼龙类主要以巢湖龙为代表,这些早期鱼龙类都是小型的,多数都在1米以下,分布地域性较强的动物,其游泳和迁徙能力被认为较弱。
此次发现的标本体型较大,据估测全长可达3米,远大于此前国内发现的早三叠世鱼龙。同时,该标本保存的一块肢骨(鉴定为桡骨)长而粗壮,且形态十分规整,各个方向上都具有较高的对称性,近端关节面略微凸出,远端具有2个大小相近的平整关节面,复原后的外表与现代的海豚相近。
近几十年内,中国的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只在安徽和湖北省发现过。百色鱼龙是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在广西的首次发现,拓宽了国内早三叠世鱼龙类的地理分布,也增加了早三叠世鱼龙类的形态多样性。
“相比其他早期鱼龙类,百色鱼龙有着更长的、更强壮的前肢骨,这暗示了百色鱼龙可能具有更强的游泳能力,或许可以在古特提斯洋中进行较长距离的远洋活动和迁徙,同时百色鱼龙也是中国体型最大的早三叠世鱼龙,可能在当时的海洋中扮演了一种高级掠食者的角色。”韩凤禄表示。(原标题:长3米,中国最大早三叠世鱼龙重现天日)
相关报道:长达3米、外形憨萌、游泳能力强!地大团队发现中国最大早三叠世鱼龙化石
(化石网整理)据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 通讯员 庞伟红 任纪澄):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韩凤禄副教授研究团队报道了一具来自中国广西百色市隆林县者保地区的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是世界范围内的全新属种,被命名为粗壮百色鱼龙。该鱼龙长达3米、外形憨萌,具有超强的游泳能力,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的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该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权威生物学期刊《PeerJ》在线发表。
这项研究由该校地球科学学院韩凤禄、江海水联合贵州地质调查院、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2017年,贵州省地质调查院在广西隆林的野外区域调查中发现了疑似脊椎动物的椎体和肋骨,并邀请该校地球科学学院人员共同研究。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生物学系江海水教授、韩凤禄副教授以及陈龑老师前往进行了考察发掘,进一步确认为脊椎动物的椎体和肋骨化石。
研究团队利用电锯等发掘工具将含有化石的围岩一并取回,并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修复。研究表明,该化石主要包含了躯干的前半部分,包括前部背椎(椎体和椎弓)、肋骨、腹膜肋和一块肢骨。化石发现于海相地层中,且具有双凹型椎体等海生爬行动物的典型特征。但由于化石未保存头骨和大部分肢骨等关键部位的特征,给鉴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研究人员经过多方对比研究和统计分析,最终识别出了一些关键特征,如肋骨比较纤细且在近端不加厚,腹膜肋中部具有长而细的突起。“这件标本虽然保存不完整,但具有鱼龙类所独有的一些特征,不同于鳍龙类等其它海生爬行动物。”韩凤禄说。
据悉,鱼龙是繁盛于三叠纪和侏罗纪的海生爬行动物,最早出现在约2.5亿年前,在9000万年前灭绝,大约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它们高度特化,具有流线型、类似鱼类的身体外形以及大的眼睛和强有力的尾鳍。鱼龙可能是从陆生爬行动物演化而来,但是关于它们的起源和早期演化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谜。目前发现的鱼龙最早出现在早三叠世,在日本、加拿大、北欧和中国湖北、安徽等地有过正式报道,多为长度不超过1.5米的小型个体,其化石材料和分布范围都较为有限。
中国此前发现的早三叠世鱼龙类主要以巢湖龙为代表,这些早期鱼龙类都是小型的,多数都在1米以下,分布地域性较强的动物,其游泳和迁徙能力被认为较弱。此次发现的标本体型较大,据估测全长可达3米,远大于此前国内发现的早三叠世鱼龙。同时,该标本保存的一块肢骨(鉴定为桡骨)长而粗壮,且形态十分规整,各个方向上都具有较高的对称性,近端关节面略微凸出,远端具有2个大小相近的平整关节面,复原后的外表与现代的海豚相近。
近几十年内,中国的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只在安徽省和湖北省发现过。百色鱼龙是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在广西的首次发现,拓宽了国内早三叠世鱼龙类的地理分布,也丰富了早三叠世鱼龙类的形态多样性。“相比其它早期鱼龙类,百色鱼龙有着更长的、更强壮的前肢骨,这暗示了百色鱼龙可能具有更强的游泳能力,或许可以在古特提斯洋中进行较长距离的远洋活动和迁徙,同时百色鱼龙也是中国体型最大的早三叠世鱼龙,可能在当时的海洋中扮演了一种高级掠食者的角色。”韩凤禄副教授表示。
据悉,本项目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科研项目等资助。
相关报道:地大团队发现2.5亿年前鱼龙化石 长达3米、憨态可掬、游泳能力强
(化石网整理)据武汉晚报讯(记者 陈晓彤 通讯员 庞伟红):出现的比恐龙还要早,身形像鱼,却有着更尖锐的鱼吻和强壮的尾鳍,还有一个霸气的名字——“鱼龙”。本报记者4月12日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团队在广西百色发现了一具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这不仅是首次在广西发现鱼龙化石,更是为鱼龙家族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品种,被命名为粗壮百色鱼龙。
这项研究由该校地球科学学院韩凤禄、江海水联合贵州地质调查院、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相关成果于近日在国际权威生物学期刊《PeerJ》在线发表。
鱼龙是繁盛于三叠纪和侏罗纪的海生爬行动物,最早出现在约2.5亿年前,在9000万年前灭绝,大约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鱼龙可能是从陆生爬行动物演化而来,但是关于它们的起源和早期演化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谜。目前发现的鱼龙最早出现在早三叠世,多为长度不超过1.5米的小型个体,其化石材料和分布范围都较为有限。
2017年,贵州省地质调查院在广西隆林的野外区域调查中发现了疑似脊椎动物的椎体和肋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江海水教授、韩凤禄副教授以及陈龑老师受邀前往进行了考察发掘,进一步确认为脊椎动物的椎体和肋骨化石。由于化石未保存头骨和大部分肢骨等关键部位的特征,给鉴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件标本虽然保存不完整,但具有鱼龙类所独有的一些特征,不同于鳍龙类等其他海生爬行动物。”韩凤禄说。
据介绍,百色鱼龙长达3米、萌态可掬,具有更强的游泳能力,是目前中国发现最大的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
相关报道:地大团队发现2.5亿年前鱼龙化石:长达3米、憨态可掬、游泳能力强
(化石网整理)据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13日讯(记者 陈晓彤 通讯员 庞伟红):出现的比恐龙还要早,身形像鱼,却有着更尖锐的鱼吻和强壮的尾鳍,还有一个霸气的名字——“鱼龙”。长江日报记者4月12日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团队在广西百色发现了一具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这不仅是首次在广西发现鱼龙化石,更是为鱼龙家族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品种,被命名为粗壮百色鱼龙。
这项研究由该校地球科学学院韩凤禄、江海水联合贵州地质调查院、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相关成果于近日在国际权威生物学期刊《PeerJ》在线发表。
鱼龙是繁盛于三叠纪和侏罗纪的海生爬行动物,最早出现在约2.5亿年前,在9000万年前灭绝,大约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它们高度特化,具有流线型、类似鱼类的身体外形以及大的眼睛和强有力的尾鳍。
鱼龙可能是从陆生爬行动物演化而来,但是关于它们的起源和早期演化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谜。目前发现的鱼龙最早出现在早三叠世,在日本、加拿大、北欧和中国湖北、安徽等地有过正式报道,多为长度不超过1.5米的小型个体,其化石材料和分布范围都较为有限。
2017年,贵州省地质调查院在广西隆林的野外区域调查中发现了疑似脊椎动物的椎体和肋骨,并邀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人员共同研究。该校地球生物学系江海水教授、韩凤禄副教授以及陈龑老师前往进行了考察发掘,进一步确认为脊椎动物的椎体和肋骨化石。
由于化石未保存头骨和大部分肢骨等关键部位的特征,给鉴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件标本虽然保存不完整,但具有鱼龙类所独有的一些特征,不同于鳍龙类等其他海生爬行动物。”韩凤禄说。
据介绍,百色鱼龙长达3米、憨态可掬,具有更强的游泳能力,是目前中国发现最大的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
中国此前发现得早三叠世鱼龙类主要以巢湖鱼龙为代表,也有诸如短吻龙这样奇特的、可能是水陆两栖的类型。但是这些早期鱼龙类多数是1米以下的小型、分布地域性较强的动物,其游泳和迁徙能力被认为较弱。此次发现的标本体型较大,据估测全长可达3米,远大于此前国内发现得早三叠世鱼龙。
韩凤禄介绍,近几十年内,中国的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只在安徽省和湖北省发现过。此次发现的百色鱼龙是首次在广西发现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拓宽了国内早三叠世鱼龙类的地理分布,也增加了早三叠世鱼龙类的形态多样性。
上一篇:从狩猎-采集生活方式转变为农业种植作物使得人类祖先身高降低约3.8厘米
下一篇:产自云南曲靖会泽县中泥盆世的肺鱼化石新属种——会泽滇双翼鱼揭示肺鱼取食新模式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 841埃及发现“死神鲸”化石——4千3百万年前水陆两栖的鲸鱼祖先
- 380埃德蒙顿龙:神奇的恐龙“木乃伊”拥有蹄状的前足
- 2931.2亿年前长着恐龙头骨和怪异身体的鸟 揭秘早期鸟类如何演化
- 266智人找到新姊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发现的中更新世古人类...
- 249科学家新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沧龙 有鲨鱼一样锋利的切牙
- 1925.4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永久性地改变了地球 其影响深...
- 190迅猛龙等双足行走掠食性恐龙奔跑时可以达到每小时45公里...
- 164智利发现生活在7000多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的恐龙新物种 尾...
- 163《eLife》杂志:并非所有恐龙的呼吸方式都一样
- 1487000万年前的化石揭示巨大的、类似鹭科鸟类的风神翼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