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北羌塘地块二叠纪地层及古地理研究新认识
2021-10-08 15:20:16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北羌塘热觉茶卡地区晚二叠世雪源河组中的有孔虫化石北羌塘地块二叠系沉积演变示意图北羌塘地块古地理演化示意图(化石网整理)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西藏北羌塘地块及云南三江地区二叠纪古地理演化

北羌塘热觉茶卡地区晚二叠世雪源河组中的有孔虫化石

北羌塘地块二叠系沉积演变示意图

北羌塘地块古地理演化示意图
(化石网整理)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西藏北羌塘地块及云南三江地区二叠纪古地理演化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前沿热点,尤其是北羌塘与华南碰撞的时间、方式等是多学科学术研究关注的焦点。此外,北羌塘地块也是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的重要地区。因此,了解北羌塘地块的古地理演化对于解决它和华南地块的汇聚时间和方式,以及未来对北羌塘地块开展能源资源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以春研究员等同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师生多次深入西藏羌塘无人区热觉茶卡一带及西藏东部昌都一带,联合开展地层研究工作。研究人员通过对类及小有孔虫化石的系统研究(图1),厘定了这两个地区二叠系的地层系统。并结合北羌塘地块唐古拉地区、杂多地区已有研究资料,提出了北羌塘地块二叠纪地层的沉积演变模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三古》(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研究认为北羌塘地块在早二叠世时,整体都是浅海相地层沉积。但从早二叠世空谷期开始,北羌塘地块整体发生较大的相变,其中杂多地区发育裂谷,有大量火山岩喷发,且火山岩影响到了昌都地区,但在热觉茶卡地区可能缺失该时期及中二叠世的地层;中二叠世时,北羌塘地块北部火山作用逐渐减弱并发育碳酸盐台地沉积,但热觉茶卡地区此时仍未接受沉积;晚二叠世时,在北羌塘地块乃至思茅地块上,广泛发育含大羽羊齿植物群和类化石的海陆交互相地层,它不整合覆盖于不同地层之上。并且晚二叠世时,北羌塘内部沉积体系发生反转,由北低南高转变为北高南低(图2)。
研究认为北羌塘内部裂谷的逐渐关闭、晚二叠世海陆交互相地层的广泛发育及北羌塘内部的沉积反转是由于印支-思茅地块同华南的初始碰撞所导致(图3)。碰撞的挤压应力传递到了北羌塘,造成北羌塘内部地层的变化,同时也促使北羌塘地块的顺时针旋转,进而也解释了古地磁的研究成果,即北羌塘从早三叠世开始快速北移。
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第二次青藏科考、中科院战略先导B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联合资助。
论文相关信息:Qiao, Feng, Zhang, Yi-chun*, Wang, Yue, Yuan, Dong-xun, Ju, Qi, Xu, Hai-peng, Zhang, Hua, Zheng, Quan-feng, Cai, Yao-feng, Hou, Zhang-shuai, Shen, Shu-zhong, 2021. An updated age of Permian strata in the Raggyorcaka and Qamdo areas, Tibet and their paleogeographic implications.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582, 110660. https://doi.org/10.1016/j.palaeo.2021.110660
上一篇:云南滇中盆地发现1.9亿年前早侏罗世晚期的兽脚类恐龙足迹点
下一篇:《地质学》:从肯尼亚裂谷盐碱湖收集的沉积物提供不寻常的裂谷湖泊系统古环境记录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