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发现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为伤齿龙科新属种——内蒙古蝶猎龙
2021-10-01 10:03:30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巴彦淖尔市发现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为伤齿龙科新属种——内蒙古蝶猎龙(化石网整理)据巴彦淖尔日报社(通讯员:戴瑞明):近日,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团队详细的研究和对比,2018年由戴瑞明




巴彦淖尔市发现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为伤齿龙科新属种——内蒙古蝶猎龙
(化石网整理)据巴彦淖尔日报社(通讯员:戴瑞明):近日,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团队详细的研究和对比,2018年由戴瑞明带队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巴音满都呼地区发现的兽脚类恐龙化石,被认定为伤齿龙科恐龙中的新属种——内蒙古蝶猎龙。
蝶猎龙是一种灵巧的小型恐龙,可能是肉食或者杂食性。其名字也来源于它标志性的蝴蝶形第一和第二背椎。内蒙古蝶猎龙所属的伤齿龙科恐龙,是生活在距今约8300万年前到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的中小型恐龙,两足行走,是已知恐龙中脑容量最大的,也代表兽脚类恐龙当中形态和鸟类最为相似的类群之一。
内蒙古蝶猎龙属于我馆的正型模式标本。古生物化石的模式标本是一类特殊的标本,数量特别稀少,非常珍贵,模式标本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馆藏价值,蝶猎龙的发现,对我馆知名度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内蒙古蝶猎龙标本将于2021年“十一”期间,在巴彦淖尔自然博物馆一楼“远古巴彦淖尔”主题展厅展出,以满足广大古生物化石爱好者的需求。
相关报道:巴彦淖尔古生物化石重大发现
(化石网整理)据巴彦淖尔日报社(通讯员:戴瑞明):9月30日,记者从巴彦淖尔自然博物馆了解到,2018年由巴彦淖尔自然博物馆馆长戴瑞明带队,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巴音满都呼地区发现的兽脚类恐龙化石,近日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徐星研究员团队详细的研究和对比,被认定为伤齿龙科恐龙中的新属种——内蒙古蝶猎龙(Papiliovenator neimengguensis)。
戴瑞明介绍,蝶猎龙是一种灵巧的小型恐龙,可能是肉食或者杂食性,其名字也来源于它标志性的蝴蝶形第一和第二背椎。内蒙古蝶猎龙所属的伤齿龙科恐龙,是生活在距今约8300万年前到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的中小型恐龙,两足行走,是已知恐龙中脑容量最大的,也代表兽脚类恐龙当中形态和鸟类最为相似的类群之一。
据了解,内蒙古蝶猎龙属于巴彦淖尔自然博物的正型模式标本。古生物化石的模式标本是一类特殊的标本,数量特别稀少,非常珍贵,模式标本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馆藏价值,蝶猎龙的发现,对巴彦淖尔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内蒙古蝶猎龙标本于2021年“十一”假期期间,在巴彦淖尔自然博物馆一楼“远古巴彦淖尔”主题展厅展出,以满足广大古生物化石爱好者的需求。
相关报道:巴彦淖尔发现新属种恐龙,背椎形似蝴蝶
(化石网整理)据河套微传媒(樊洁):近日,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徐星研究员团队详细的研究和对比,2018年由巴彦淖尔自然博物馆副馆长戴瑞明带队,由巴彦淖尔自然博物馆和内蒙古地质环境监测院组成的古生物科考队,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巴音满都呼地区发现的兽脚类恐龙化石,被认定为伤齿龙科的新属种——内蒙古蝶猎龙(Papiliovenator neimengguensis)。
据戴瑞明馆长介绍,内蒙古蝶猎龙是一种伤齿龙科的兽脚类恐龙。正是由于它的第一和第二背椎形似蝴蝶,因而被命名为蝶猎龙。
内蒙古蝶猎龙生活在距今8300万年前到6600万年前的白垩世晚期,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恐龙。从化石形态分析,内蒙古蝶猎龙是一种小型的、比较灵巧的恐龙,据专家推测,它体长1米。从牙齿形态上可以看出,内蒙古蝶猎龙是肉食或者杂食性恐龙。
此次内蒙古蝶猎龙的发现,在全国尚属首次,大大提升了巴彦淖尔地区在古生物方面的知名度。
巴彦淖尔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保护区内的恐龙化石是中国晚白垩世化石的主要产地,截止到2019年12月,中国已经研究命名的恐龙有322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内蒙古发现37种,仅在巴彦淖尔发现的恐龙化石就有15属18种,化石的种类和数量列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巴音满都呼地区,是我国乃至亚洲晚白垩世恐龙生物群的重要代表之一,区内恐龙化石的属种数量、丰富程度、化石保存完好程度、生物群组合特点及其特殊的地质和生物演化意义均属国内罕见。区内恐龙化石的埋藏方式非常奇特,古沙尘暴形成的沙丘快速移动,是造成该区恐龙生物群集体死亡的主要原因,不仅在我国,在世界上也是极其罕见的,这对恐龙灭绝原因的研究意义重大。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至今,不断吸引中外科学家到这里考察,并且陆续有新的属种发现,因而被称为“恐龙地带”和“世界恐龙化石宝库”。
1996年,恐龙化石园区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地区。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地质遗迹为自治区自然保护区。2013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古生物化石园区。
上一篇:混翅鲎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来自华南地区志留纪早期的新属新种——秀山恐鲎
下一篇:《Geology》:新研究排除了极端火山事件对白垩纪后期物种大规模灭绝的任何影响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