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龙科恐龙可能掌握挖土的本领
2021-04-07 14:51:40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甲龙科恐龙可能掌握挖土的本领(Credit: Yusik Choi nature com)(化石网整理)据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根据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杂志近期发表的一项古生物学研究,新发掘的一只甲龙的骨骼遗骸显示




甲龙科恐龙可能掌握挖土的本领(Credit: Yusik Choi./ nature.com)
(化石网整理)据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根据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杂志近期发表的一项古生物学研究,新发掘的一只甲龙的骨骼遗骸显示,甲龙科恐龙可能曾掌握了挖土的本领。这个标本名为MPC-D 100/1359,或能增进我们对晚白垩纪(8400万年前至7200万年前)动物行为的理解。
人们已知甲龙是生活在白垩纪的一类有盔甲的大型食草动物,而多种多样的甲龙们组合成了恐龙大家族中一支独特的类群。甲龙类在恐龙历史舞台上较晚才出现,在白垩纪之末才出现,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装甲”——身体上部覆盖着厚厚的鳞片,大多数背上有两排刺、头顶有一对角,以及像高尔夫球棒一样的尾巴。甲龙类四只腿和脖子都比较短,脑袋则是宽宽的。
此次,韩国首尔大学研究团队从上世纪70年代在蒙古南戈壁沙漠发现的“Baruungoyot”组一个地层中,发掘到了骨骼残骸并标号为MPC-D 100/1359。研究团队分析认为,MPC-D 100/1359的多个解剖学特征或提示这是一只甲龙,且它曾适应了挖土——这只甲龙的前足骨骼呈浅弧形排列,这是能用来挖掘松软土的证明。
而与其他恐龙相比,这只甲龙有多个椎骨,后足骨骼数量更少,这些特征或能在MPC-D 100/1359挖土或摆动尾巴时帮助其固定身体。此外,MPC-D 100/1359的体型属于中间宽、前后窄,这或许使它的身体在挖土时能保持笔直。
研究团队推测,MPC-D 100/1359可能曾通过挖土来获取可食用的水、矿物或根系,甚至可能卷缩在一些浅坑中保护自己柔软的身体下部不受捕食者的攻击。由于其中一部分特点,在其他甲龙中也报道过相似的解剖学特征,因此以上发现说明,挖土的能力可能在其他甲龙科恐龙中也很常见。
上一篇:新研究得出结论:人类在约200万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顶级掠食者
下一篇:中国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的石板滩生物群发现狄更逊虫化石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 156南非考古研究揭示10.5万年前卡拉哈里的智人与沿海邻居一...
- 146贵州盘州发现2.44亿年前大型肉食性基干新鳍鱼类——盘州暴鱼
- 141现代热带雨林的起源可追溯到白垩纪末期的小行星撞击
- 137南极洲发现43万年前源自一次中型小行星撞击的颗粒
- 129科技日报:在找到这块化石前,这一植物已“漂泊”百年
- 127印度德干地盾采集的样本研究提示火山爆发或跟恐龙灭绝并...
- 115早白垩热河生物群两个哺乳形动物新属新种:三列齿兽中国...
- 113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大灭绝事件后陆地上的生命是如何...
- 106新研究得出结论:人类在约200万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顶级掠...
- 105地球大气层中氧气的永久性浓度上升发生时间比想象的要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