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伦坡拉盆地2400万年前蕨类苹属化石的发现为基础 首次估测青藏高原中部高程变化
2021-02-21 09:49:22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显示化石(a-b)和现存(c-f)的小型挺水植物——蕨类苹属,重建的晚渐新世(距今约24百万年)伦坡拉古湖周围暖温带针阔混交林植被和生态系统(g),以及高原中部及南、北坡植被生态系统的分异(化石网整理)据中国科

显示化石(a-b)和现存(c-f)的小型挺水植物——蕨类苹属,重建的晚渐新世(距今约24百万年)伦坡拉古湖周围暖温带针阔混交林植被和生态系统(g),以及高原中部及南、北坡植被生态系统的分异
(化石网整理)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进化实验室供稿):新生代以来,印度次大陆板块向欧亚大陆东南俯冲碰撞导致的青藏高原的隆升事件不仅塑造了当今亚洲的地形、地貌,还改变了高原南、北的气候系统,左右了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分布和生态系统格局的变化。目前,来自多学科的证据正在逐步揭开高原抬升历史的神秘面纱。青藏高原中部作为高原原型,尽管前人已有众多研究,但是,学术界对青藏高原中部的高程变化认识尚存很大争议。
中科院植物所王宇飞团队与中科院古脊椎所邓涛团队及中科院地球环境所刘晓东团队合作,在考虑古今温度和纬度差异变化的情况下,以青藏高原中部伦坡拉盆地约2400万年前的小型草本、挺水植物——蕨类苹属化石的发现为基础,结合化石同层围岩中的孢粉组合分析,首次估测了青藏高原中部高程变化,研究估测伦坡拉古湖平面的海拔范围约在2990至3690米,量化了2400万年前当地的温度和降水数据。研究人员结合古动物学和沉积学证据,重建了伦坡拉古湖周围暖温带针阔混交林植被和生态系统,并对比发现在渐新世晚期,藏中高原的高程变化很可能驱动了高原中部及南、北坡植被生态系统的分异。这些发现为我们认识青藏高原抬升动态过程及其相关生态学效应提供了生物学实证。
该研究成果2月13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Bulletin上。植物所谢淦博士、孙斌博士和李金锋副研究员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王宇飞研究员、邓涛研究员、刘晓东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科院植物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及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的共同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1.02.022
上一篇:《系统古生物学杂志》:大青山动物群新类群——匈奴老挝鳄
下一篇:新研究发现一些可能遗传自尼安德特人基因的人患上严重COVID-19的风险降低22%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
- ·盘点云南境内的有名化石地(1)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 157新研究显示地球生命或起源于小行星撞击事件
- 132大型肉食性似哺乳爬行动物安蒂欧兽很可能是凶狠而高效的...
- 110阿根廷1.4亿年前的“忍者巨龙”化石支持了巨型恐龙起源于...
- 105研究表明哺乳动物的最早祖先并非像科学家之前推测的那样...
- 104150多年来一直错误地归类为豆娘的化石原来是新昆虫Cepha...
- 104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的三比罗嘎二号足迹点为我国面积最大...
- 102给4亿年前“鸭嘴兽古鱼”化石做CT 科学家有了重要发现
- 100《科学》:新研究显示成长中的食肉恐龙的超大胃口能重塑...
- 92距今9500-1800年前的山东地区先民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成果
- 85《第四纪杂志》:新理论称人类大脑是作为大型动物猎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