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毕顺东团队报道了一基干蜥脚型类恐龙新属种——易门彩云龙
2020-12-11 13:19:14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易门彩云龙复原图(Claire Peyre de Fabrègues供图;李昂 绘)易门彩云龙保存材料示意图 (a)轮廓图;(b)牙齿;(c)左上颌骨;(d)颈中;(e)颈后;(f)前背;(g)中背神经棘;(h)右肩胛骨;(i)右肱骨;(j

易门彩云龙复原图(Claire Peyre de Fabrègues供图;李昂 绘)

易门彩云龙保存材料示意图 (a)轮廓图;(b)牙齿;(c)左上颌骨;(d)颈中;(e)颈后;(f)前背;(g)中背神经棘;(h)右肩胛骨;(i)右肱骨;(j)右尺骨;(k)右指骨 比例尺=1m(a);1cm(b);5cm(c-g);10cm(h-k).

彩云龙系统发育图(Claire Peyre de Fabrègues供图)

玉溪地区早侏罗世地层露头(Claire Peyre de Fabrègues供图)
(化石网整理)据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脊椎动物演化研究院:近日,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Claire Peyre de Fabrègues等人在国际期刊 《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题为《云南下侏罗统冯家河组中早期分化的蜥脚形类恐龙一新属种》(A new species of early-diverging Sauropodiformes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Fengjiahe Formation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 的论文,文章报道了发现于云南省易门县的一蜥脚形类恐龙新属新种,命名为易门彩云龙Irisosaurus yimenensis。
彩云龙的标本包括部分左上颌骨、部分右侧齿骨、3颗零散的牙齿、5块颈椎、3块不完整背椎、一些脊椎碎片、50多个肋骨碎片、较为完整的前肢及肩带部分、两侧坐骨远端部分、以及不完整的趾骨和几个无法识别的碎片,尽管此化石并不十分完整,但根据其无咬合面的叶状齿,椎板不发育等许多解剖学特征,并通过支序系统学分析,我们确认彩云龙属于蜥脚形类(Sauropodiformes),且位于该类群的基干位置,较云南目前已知的大多数基干蜥脚型类更为进步。
蜥脚型类恐龙出现于晚三叠世,主要包括了蜥脚类以及基干蜥脚型类,有关该类群的起源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蜥脚类与基干蜥脚型类这两个类型的转变发生在早侏罗世(约190Mya),但是关于其模式和潜在机制我们仍然知之甚少。基干蜥脚型类在过去常被称为“原蜥脚类”(“Prosauropoda”),是一些中大型的相对于蜥脚类较原始的类群,多为双足行走,偶有一些四足行走,以植食性为主。随着新的化石材料的不断发现和研究方法的逐步完善, “原蜥脚类”现在被多数学者认为并非一个单系群,所以目前不再适用,改称这些类群为基干蜥脚型类。而彩云龙所属的蜥脚形类是指那些相对于蜥脚类较基干,并处在一个连续的系统发育演化位置的过渡类群,因此对探究蜥脚类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研究还发现,彩云龙的前肢并不适合支撑自身运动,这表明彩云龙多数情况下极有可能是双足行走的,与普遍认为基干蜥脚型类恐龙的运动模式的观点相符。彩云龙的前肢并不算非常灵活,但其拇指可能具有抓握功能。此外,彩云龙是继云南龙之后第二种牙齿缺少锯齿边缘的基干蜥脚型类恐龙,这种独特的牙齿形态可能是早侏罗时期南亚生态系统中大量的基干蜥脚类恐龙所造成的环境压力的结果。禄丰动物群中的基干蜥脚型类大多具有具锯齿边缘的牙齿,代表了可能的杂食性特征,而彩云龙和云南龙的这种特征则反映了彩云龙与云南龙在植食性上的特化并占据了不同于其他同时期禄丰盆地蜥脚型类恐龙的生态位。
云南的侏罗纪恐龙化石材料非常丰富,且已经发现了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化石,是研究蜥脚型类演化的最佳地点之一;本项研究增加了中国早侏罗世恐龙的多样性,同时进一步揭示了一种导致一些中国基干蜥脚型类恐龙在植食性上特化的进化机制,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但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是在系统分析目前已有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阶段性认识,仍有诸多可待商榷和深化的议题。随着新的化石材料的发掘与研究工作的继续推进,我们对蜥脚型类的演化关系的认识将不断提升。
本文复原图由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李昂老师绘制。本研究得到云南省科技厅—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联合基金的资助, Claire Peyre de Fabrègues博士得到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2003-020-01244-1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
- ·盘点云南境内的有名化石地(1)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 615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毕顺东团队报道了一基干蜥脚型类恐...
- 2872020年度十大最酷恐龙研究发现
- 172破解南美史前岩画中的文化密码
- 171江西赣州发现7000万年前正孵卵的窃蛋龙化石 与现代鸟类...
- 153“灵井鸟雕”所释放出来的文化信息有助揭示“许昌人”的...
- 147中、英古生物学家揭秘跳蚤进化史:它们的祖先可能并不吸血
- 141“博比特虫”的祖先——大型伏击捕食者蠕虫可能在2000万...
- 1292020年有关人类起源的十大重要发现:发现延绵最长的人类...
- 129阿根廷发现9800万年前的恐龙化石 或是“有史以来发现的...
- 125《保护科学前沿》:地球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