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速递 > 正文

鼠形多瘤齿兽类化石F·primaevus研究表明哺乳动物在逾7500万年前就有社群行为
2020-11-12 10:13:15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一群未成年和成年Filikomys primaevus在地穴中簇拥在一起,远处地面上一群鸭嘴龙在游荡。(Credit: Misaki Ouchida)Filikomys primaevus复原图(Credit: Misaki Ouchida)鼠形多瘤齿兽类化石F·primaevus

一群未成年和成年Filikomys primaevus在地穴中簇拥在一起,远处地面上一群鸭嘴龙在游荡。(Credit: Misaki Ouchida
 
 
Filikomys primaevus复原图(Credit: Misaki Ouchida
 
 
鼠形多瘤齿兽类化石F·primaevus研究表明哺乳动物在逾7500万年前就有社群行为(Credit: Luke Weaver
 
(化石网整理)据科技日报(张梦然):英国《自然·生态与演化》杂志2日发表的一项生物学研究,美国科学家团队报道了可追溯至7550万年前的哺乳动物社群行为。科学家们发现了哺乳动物的一个新属——鼠形多瘤齿兽类的化石样本,其中包括多个身处同一地穴的个体骨架,提示了哺乳动物可能从中生代就具有社群行为了。
 
所谓社群行为,是指同种动物间或异种动物间的集体合作行为。动物组成的永久性社群,都有较稳定的群体结构和一定的行为规范,还有明确的分工和组织。社群的维系依赖于合作互利的关系,成员行为的相互协调还需要有效的“沟通”机制。一般来讲,都需要出现个体之间不同的等级、成员间相互依赖互动频繁、有一定的目标和成员协作分工、成员有归属感等基本特点。
 
虽然现在的大量胎盘哺乳动物都有社群行为,但卵生和有袋类哺乳动物社群性相对缺乏,这让研究人员一直相信哺乳动物的祖先过着独居生活,直到恐龙在约6600万年前灭绝以后才有所改变。
 
此次,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卢卡斯·威孚及其同事描述了在美国蒙大拿州发现的小型哺乳动物沉积骨骼,这些骨骼来自埋葬在一起的多个跨代个体,时间可追溯至晚白垩世。这些骨架代表了鼠形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的一个新属,作者将其命名为“F·primaevus”。
 
研究人员表示,这个属名来自希腊文,意思是友好的或亲切的,形容科学家们从这些化石中解读到的行为。“F. primaevus”物种的腿部特别强壮,很适合掘洞,这让它们能组成最多5名个体的跨代挖洞组。根据现存掘穴社群哺乳动物(如兔)的行为,研究团队认为化石中的个体与它们有亲缘关系。
 
研究人员总结表示,这些化石提供的证据可以表明,哺乳动物在逾7500万年前就有社群行为了。
 
相关报道:古代鼠形化石揭示哺乳动物的早期社群行为
 
(化石网整理)据Nature自然科研:《自然-生态与演化》本周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可追溯至7550万年前的鼠形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的化石样本,化石中包括多个身处同一地穴的个体骨架,该发现提示哺乳动物可能从中生代就开始具有社群行为了。
 
虽然今天的大量胎盘哺乳动物都有社群行为,但卵生和有袋类哺乳动物社群性的相对缺乏,让研究人员一直相信哺乳动物的祖先过着独居生活,直到恐龙在约6600万年前灭绝以后才有所改变。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Lucas Weaver和同事描述了在美国蒙大拿州发现的小型哺乳动物骨骼沉积,这些骨骼来自埋葬在一起的多个跨代个体,时间可追溯至晚白垩世。这些骨架代表了鼠形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的一个新属,作者将其命名为Filikomys primaevus。这个属名来自希腊文filikós,意思是友好的或亲切的,形容作者从这些化石中解读到的行为。F.primaevus腿部强壮,很适合掘洞,这让它们能组成最多5名个体的跨代挖洞组。根据现存掘穴社群哺乳动物(如兔)的行为,作者认为化石中的个体与它们有亲缘关系。
 
作者总结道,这些化石提供的证据表明哺乳动物在逾7500万年前就有社群行为了。

相关热词搜索:化石 哺乳动物

上一篇: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南非发现200万年前人类始祖——罗百氏傍人头骨化石
下一篇:英国朴次茅斯大学抽屉鲨鱼化石中发现6000多万年前的飞行爬行动物翼龙遗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