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第四纪黄土中蜗牛化石的古气候研究意义
2020-09-07 10:18:45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蜗牛壳体照片 A 红山华蜗牛; B 奇异螺(化石网整理)据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基于不同地质载体,已有多种不同的气候代用指标被用于中亚地区的古气候研究。然而,相对与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该地区除了

蜗牛壳体照片.A. 红山华蜗牛; B. 奇异螺
(化石网整理)据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基于不同地质载体,已有多种不同的气候代用指标被用于中亚地区的古气候研究。然而,相对与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该地区除了孢粉记录研究较多外,生物指标的研究相对匮乏。
陆生软体动物——蜗牛是第四纪黄土沉积中最为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化石, 因其对气候、环境变化反应敏感, 被认为是黄土古环境研究中典型的“指示性动物”,其记载了地质历史时期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大量信息。近些年在中亚黄土古气候研究中, 研究人员在伊犁盆地的黄土中发现了大量的蜗牛化石。最近中亚黄土研究组董吉宝博士等选取盆地内东南部的塔勒德(TLD)和肖尔布拉克(XRBLK)两个黄土剖面,利用其中的陆生蜗牛化石(红山华蜗牛,Cathaica rossimontana和奇异螺未定种Wlirus sp.)总数这一指标,重建了伊犁盆地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水汽变化历史,为揭示中亚地区全新世水汽变化历史提供了重要证据。
基于黄土剖面中蜗牛化石的总数(TCF),土壤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和烧矢量(LOI)指标,研究人员对伊犁盆地过去22ka以来的气候变化进行了恢复重建。结果表明全新世之前,蜗牛化石稀少、δ13Corg偏正以及LOI较低,指示此时伊犁盆地的气候较为干冷;自全新世以来,蜗牛化石总数和LOI的突然增加以及δ13Corg的明显偏负,表明气候条件得到了改善;全新世期间蜗牛化石的总数持续增加,并在晚全新世达到峰值,δ13Corg也呈逐渐偏负的趋势,表明伊犁盆地气候最适宜期出现在晚全新世,这与前人的“西风模态”基本一致(图3)。该研究表明了陆生蜗牛的生物量可以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间冰期水汽/降水变化的可靠指标。这是首次报道新疆黄土蜗牛研究结果,对中亚古气候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该成果近期发表于《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期刊上,博士生宗秀兰为第一作者,董吉宝博士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第二次青藏科考等项目的共同资助。
文章链接:
Zong, X.L., Dong, J.B., Cheng, P., Song, Y.G., Liu, W.G., Li, Y., Lan, J.H., 2020. Terrestrial mollusk records in the loess sequences from eastern Central Asia since the last deglaciation and their paleo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556, 109890. https://doi.org/10.1016/j.palaeo.2020.109890
上一篇:南海砗磲种群数量与气候变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下一篇:秘鲁安第斯高原巨大树化石包含过去1000万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提醒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