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白垩世鸟类繁殖系统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0-08-04 09:56:00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反鸟类与现代鸡的卵巢滤泡对比照片(Alida Bailleul供图)(化石网整理)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近日,《生物通讯》(Communications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中科院古脊椎所周忠和团队的最新研

反鸟类与现代鸡的卵巢滤泡对比照片(Alida Bailleul供图)
(化石网整理)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近日,《生物通讯》(Communications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中科院古脊椎所周忠和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是该团队继 2013年在《自然》杂志发表题为“早白垩世鸟类卵泡的精美保存对研究恐龙繁殖行为的意义”的论文之后,对相关标本研究的最新进展。
从恐龙到鸟的演化涉及到一系列关键特征的改变,其中生殖器官就是其中之一,如雌性恐龙体内和现在的爬行类动物相似,仍保存两侧的卵巢及输卵管,但绝大多数现生鸟类的雌鸟仅保留了左侧的卵巢及输卵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鸟类丢失了一侧的输卵管呢?
2013年,该团队在白垩世的热河鸟类以及反鸟类中,发现早期鸟类显然已经只保留一个有效的卵巢和一条输卵管(身体左侧),进而推测身体右测卵巢和输卵管的退失可能发生在恐龙向鸟类过渡的阶段,很可能与适应飞行需要的体重减少有关。这项研究弥补了“从恐龙到鸟”的缺失一环,然而论文发表以后,部分学者在质疑软组织能否保存如此长时间的同时,猜测卵泡化石实际上是胃部内未被消化殆尽的植物种子。
近年来,研究团队通过高分辨率CT,能量色散X射线谱,传统的骨组织切片染色等技术手段,对“疑似”卵泡和现生标本做了对比研究。
研究结果不但进一步确认了这是卵巢滤泡化石,更展现出该组织的高分辨细节特征,包括了可收缩的肌肉、血管化的组织,这些都和现生的鸟类正在形成的蛋黄周边的组织相似,来为卵泡提供营养,帮助排卵期的鸟类顺利排出;而平滑肌纤维,胶原蛋白纤维,血管等软组织的发现都和早期研究论文中提出的假设吻合,与食入种子的假设不符。该研究的另一个结论是:反鸟虽然也有一个功能性的卵巢和输卵管,但是它们卵泡发育速率相对于现代鸟类要慢,和古鸟类较低的新陈代谢水平有关。
近年来,热河生物群化石除了保存有完整的骨骼、精致的羽毛和其他皮肤衍生物外,包括肺泡等软组织内脏研究同样不断涌现,证明了软组织历经复杂、长时间尺度的埋藏仍可以被保存下来的潜力。相关研究不仅增进了我们对远古生物更为深入的认知,更展现了化石埋藏过程的鬼斧神工和生命演化之路的瑰丽神奇。
该项研究得到了中科院国际人才计划(PIFI)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克拉通破坏与陆地生物演化”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003-020-01131-9
相关报道:鸟类卵巢滤泡化石得到进一步确认
(化石网整理)据中国科学报(丁佳 崔雪芹):7月28日,《生物通讯》(Communications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这是该团队继2013年在《自然》杂志发表题为“早白垩世鸟类卵泡的精美保存对研究恐龙繁殖行为的意义”的论文之后,对相关标本研究的最新进展。
从恐龙到鸟的演化涉及到一系列关键特征的改变,其中生殖器官就是其中之一,如雌性恐龙体内和现在的爬行类动物相似,仍保存两侧的卵巢及输卵管,但绝大多数现生鸟类的雌鸟仅保留了左侧的卵巢及输卵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鸟类丢失了一侧的输卵管呢?
2013年,周忠和团队在白垩世的热河鸟类以及反鸟类中,发现早期鸟类显然已经只保留一个有效的卵巢和一条输卵管(身体左侧),进而推测身体右测卵巢和输卵管的退失可能发生在恐龙向鸟类过渡的阶段,很可能与适应飞行需要的体重减少有关。这项研究弥补了“从恐龙到鸟”的缺失一环,然而论文发表以后,部分学者在质疑软组织能否保存如此长时间的同时,猜测卵泡化石实际上是胃部内未被消化殆尽的植物种子。
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CT,能量色散X射线谱,传统的骨组织切片染色等技术手段,对“疑似”卵泡和现生标本做了对比研究。
研究结果不但进一步确认了这是卵巢滤泡化石,更展现出该组织的高分辨细节特征,包括了可收缩的,肌肉、血管化的组织,来为卵泡提供营养,帮助排卵期的鸟类顺利排出,这些都和现生的鸟类正在形成的蛋黄周边的组织相似;而平滑肌纤维,胶原蛋白纤维,血管等软组织的发现都和早期研究论文中提出的假设吻合,与食入种子的假设不符。
该研究还发现,反鸟虽然也有一个功能性的卵巢和输卵管,但是它们卵泡发育速率相对于现代鸟类要慢,和古鸟类较低的新陈代谢水平有关。
研究人员表示,近年来,热河生物群化石除了保存有完整的骨骼、精致的羽毛和其他皮肤衍生物外,包括肺泡等软组织内脏研究同样不断涌现,证明了软组织历经复杂、长时间尺度的埋藏仍可以被保存下来的潜力。相关研究不仅增进了人们对远古生物更为深入的认知,更展现了化石埋藏过程的鬼斧神工和生命演化之路的瑰丽神奇。
相关报道:早期鸟类繁殖系统研究获新进展 确认从恐龙到鸟演化重要一环
(化石网整理)据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我国科学家在一项对早期鸟类卵泡化石的最新研究中,进一步确认了从恐龙到鸟的一段演化进程。这项成果近日由国际学术期刊《通讯·生物学》在线发表。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团队完成。这也是这个团队继2013年对早白垩世(距今约1.2亿年)鸟类卵泡做出重要研究后,对相关标本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
从恐龙到鸟的演化涉及一系列关键特征的改变,生殖器官就是其中之一。比如,雌性恐龙体内和现在的爬行类动物相似,仍保存两侧的卵巢及输卵管,但绝大多数现生鸟类的雌鸟仅保留了左侧的卵巢及输卵管。
从什么时候开始,鸟类丢失了一侧的输卵管?2013年,周忠和团队在早白垩世的热河鸟类以及反鸟类中,发现早期鸟类已经只在身体左侧保留一个有效的卵巢和一条输卵管,进而推测身体右侧卵巢和输卵管的退失可能发生在恐龙向鸟类过渡的阶段,很可能与适应飞行需要的体重减少有关。这项研究弥补了从恐龙到鸟演化的缺失一环。
但论文发表后,部分学者质疑软组织能否保存如此长时间,并猜测卵泡化石实际上是胃里未被消化殆尽的植物种子。
为此,研究团队近年来通过高分辨率CT、能量色散X射线谱、骨组织切片染色等技术手段,对卵泡化石和现生标本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进一步确认了卵泡化石,并展现出高分辨细节特征,包括可收缩的肌肉、血管化的组织等,这与现生鸟类相关组织相似,而与食入种子的假设不符。
近20年前,我国科学家在辽宁发现了原始热河鸟的化石,这是我国境内所发现最原始的一种鸟类,为鸟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重要证据。
上一篇:关于距今3万年前中国南方地区广西娅怀洞遗址古人类植物利用的研究成果
下一篇:墨西哥“奇基韦特”洞穴新发现提示3万年前现代人类就已在美洲大陆上栖息繁衍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 251埃及发现“死神鲸”化石——4千3百万年前水陆两栖的鲸鱼祖先
- 219迅猛龙等双足行走掠食性恐龙奔跑时可以达到每小时45公里...
- 163科学家新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沧龙 有鲨鱼一样锋利的切牙
- 134热河生物群帆翼龙科一新属种——坎波斯凌源翼龙 或以捕...
- 120保加利亚发现最后一只欧洲大熊猫 600万年前在森林湿地中...
- 119霸王龙用小眼睛换来更大咬力
- 115《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 107最后一只欧洲大熊猫600万年前生活在保加利亚的森林湿地中
- 107霸王龙的小短手好朋友名单再添一员:巨米拉西斯龙
- 104最有力证据证明地球大陆是由巨大陨石撞击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