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二连盆地发现亚洲已知最早圆柱齿鼠类化石——戈壁圆柱齿鼠
2020-07-15 10:07:48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内蒙古二连盆地额尔登敖包剖面戈壁圆柱齿鼠和苏步假圆柱齿鼠类(化石网整理)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近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茜研究员等人分别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Verte

内蒙古二连盆地额尔登敖包剖面

戈壁圆柱齿鼠

和苏步假圆柱齿鼠类
(化石网整理)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近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茜研究员等人分别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和Palaeobiodiversity and Palaeoenvironments,以及古脊椎动物学报上在线发表了关于内蒙古二连盆地圆柱齿鼠类化石的多项研究成果。
圆柱齿鼠类是一类已绝灭的、半穴居或穴居类型的啮齿类动物,分布与亚洲和北美,化石在北美最为丰富、从下始新统到上渐新统都有发现。过去有关圆柱齿鼠类大量的研究都集中于北美,亚洲近些年来才有一些零星的报道,因此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北美是该类动物的起源和主要栖息地。
自2005年以来,王元青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合作团队对我国内蒙古二连盆地开展了持续十多年的综合考察,包括岩石、生物、同位素和磁性地层学等方向。通过数年积累,在二连盆地发现多种不同时代的圆柱齿鼠类化石材料。其中在乌拉乌苏西剖面上发现的戈壁圆柱齿鼠(Gobiocylindrodon),经过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学的研究确定其处于圆柱齿鼠类的基干位置,是亚洲已知最为原始的圆柱齿鼠类。戈壁圆柱齿鼠的发现不仅对早期圆柱齿鼠类在亚洲的演化提供新的化石证据,同时对圆柱齿鼠类起源于北美的认识提出了挑战。
此外,在额尔登敖包剖面和依和苏步地点的中、晚始新世地层中发现圆柱齿鼠类:戈壁圆柱齿鼠(Gobiocylindrodon)、原阿尔丁鼠(Proadynomys)、假圆柱齿鼠(Pseudocylindrodon)和阿尔丁鼠(Ardynomys)。晚始新世地层中发现的依和苏步假圆柱齿鼠(Pseudocylindrodon yihesubuensis)是该属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同时该种也是亚洲已知最为原始的假圆柱齿鼠类。这些不同层位中发现的不同种类的圆柱齿鼠类一方面表明该类在亚洲可能有其相对连续的演化序列,另一方面为圆柱齿鼠类在北美和亚洲两个大陆之间的迁徙和交流提供了新的证据。可以肯定的说圆柱齿鼠类的起源和扩散比之前的理解要复杂的多,亚洲越来越多的圆柱齿鼠类化石的发现对解决其起源、以及不同大陆之间的交流有着重要的地位。
以上研究获得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古生物化石发掘与修理专项经费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2724634.2019.1680990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549-020-00424-5
http://www.ivpp.cas.cn/cbw/gjzdwxb/pressonline/202007/t20200710_5622320.htm
相关报道:中科院团队在内蒙古发现亚洲已知最早圆柱齿鼠类化石
(化石网整理)据中新网北京7月14日电(孙自法):在古动物演化领域,传统观点一直认为已绝灭的圆柱齿鼠类起源于北美。不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科学家领导国际合作团队最新在内蒙古发现亚洲已知最早的圆柱齿鼠类化石证据,并认为亚洲存在发现更为原始的圆柱齿鼠类的可能。
记者14日从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李茜研究员等近期分别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古脊椎动物杂志》(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古生物多样性与古环境》(Palaeobiodiversity and Palaeoenvironments)和《古脊椎动物学报》上,在线发表了国际合作团队关于内蒙古二连盆地圆柱齿鼠类化石的多项研究成果论文。
李茜研究员介绍,圆柱齿鼠类是一类已绝灭的、半穴居或穴居类型的啮齿类动物,分布于亚洲和北美,化石在北美最为丰富、从下始新统到上渐新统都有发现。过去有关圆柱齿鼠类大量的研究都集中于北美,亚洲近些年来才有一些零星的报道,因此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北美是该类动物的起源和主要栖息地。
2005年以来,中科院古脊椎所王元青研究员等带领的国际合作团队对内蒙古二连盆地持续开展十多年的综合考察,包括岩石、生物、同位素和磁性地层学等方向。通过数年积累,在二连盆地发现多种不同时代的圆柱齿鼠类化石材料。
其中,在乌拉乌苏西剖面上发现的戈壁圆柱齿鼠,经过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学的研究确定其处于圆柱齿鼠类的基干位置,是亚洲已知最为原始的圆柱齿鼠类。戈壁圆柱齿鼠的发现不仅对早期圆柱齿鼠类在亚洲的演化提供新的化石证据,同时对圆柱齿鼠类起源提出了新的考虑。
国际合作团队还在额尔登敖包剖面和依和苏步地点的中、晚始新世地层中发现戈壁圆柱齿鼠、原阿尔丁鼠、假圆柱齿鼠和阿尔丁鼠等圆柱齿鼠类,晚始新世地层中发现的依和苏步假圆柱齿鼠是在中国首次发现、也是亚洲已知最为原始的假圆柱齿鼠类。
科研团队认为,内蒙古二连盆地不同层位中发现的不同种类的圆柱齿鼠类,这既表明圆柱齿鼠类在亚洲可能有其相对连续的演化序列,也为圆柱齿鼠类在北美与亚洲两个大陆之间的迁徙和交流研究提供新的证据。
“可以肯定的说,圆柱齿鼠类的起源和扩散比之前的理解要复杂的多。亚洲越来越多的圆柱齿鼠类化石的发现,对解决其起源以及不同大陆之间的交流有着重要的地位。”李茜说。
上一篇:国际地学期刊Alcheringa:奥陶纪末大灭绝前夕珊瑚动物群研究新进展
下一篇:云南罗平生物群发现2.44亿年前清道夫型新鳍鱼类化石——小巧漏卧鱼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