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研究》:缅甸琥珀中发现苔类植物新类群
2020-04-18 13:00:59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深裂耳叶苔重建图(杨定华绘)缅甸克钦邦白垩纪琥珀中的深裂耳叶苔。绿色箭头指示腹叶;蓝色箭头指示附体;青色箭头指示假根。(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近年来,白垩纪琥珀中的古生物研

深裂耳叶苔重建图(杨定华绘)

缅甸克钦邦白垩纪琥珀中的深裂耳叶苔。绿色箭头指示腹叶;蓝色箭头指示附体;青色箭头指示假根。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近年来,白垩纪琥珀中的古生物研究取得积极进展,但是对其中的苔类植物的了解和报道较少。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永栋研究员、李亚博士,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Harald Schneider研究员以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吴鹏程研究员合作,对缅甸克钦邦白垩纪中期琥珀苔植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系列成果。
该研究团队报道了一块保存较为完整且具解剖构造的耳叶苔科(Frullaniaceae)耳叶苔属(Frullania)营养枝琥珀化石,并建立了深裂耳叶苔(Frullania partita sp. nov.)新种。该项研究成果近期已发表于国际地学刊物《白垩纪研究》(Cretaceous Research)上。
被命名为深裂耳叶苔(Frullania partita)的新类群主要特征为营养枝侧叶背瓣长卵形或椭圆形,叶尖具细尖,附体大且明显,腹叶两深裂。耳叶苔属现生种的营养枝均不具深裂的腹叶,仅少数现生种的繁殖枝具有深裂的雌苞腹叶。在化石记录中,发现于乌克兰始新世琥珀中的F. riclefgrollei营养枝也具有深裂的腹叶,但其侧叶背瓣是圆形的,叶尖圆形,附体较小,与当前化石区别较大。
光萼苔目大多数种类为附生植物(epiphytes),包括光萼苔科(Porellaceae)、耳叶苔科(Frullaniaceae)、毛耳苔科(Jubulaceae)等7个科。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表明苔类植物光萼苔目(Porellales)在白垩纪陆地革命时期多样化速率明显提高,但化石证据非常少。
光萼苔目是新生代琥珀化石中最常见的苔类植物,但相比而言在白垩纪琥珀中的记录很少,通常由小碎片组成,而不是完整的植物。迄今为止,缅甸白垩纪琥珀中仅报道有多囊苔科、扁萼苔科和耳叶苔科4属6种等少数种类。当前深裂耳叶苔的发现,代表缅甸白垩纪琥珀生物群耳叶苔科的化石种的新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光萼苔目耳叶苔科在白垩纪中期的辐射和多样性演化积累了化石证据。
本项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联合资助。
上一篇:coproID新分析系统能帮助区分人类粪便化石和狗的粪便化石
下一篇:2亿年前三叠纪末火山喷发释放的二氧化碳可能与21世纪人为造成的CO2排放量预估值相当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