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很可能是白垩纪末期大灭绝事件主因
2020-01-21 11:47:47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很可能是白垩纪末期大灭绝事件主因(Credit: CC0 Public Domain)(神秘的地球uux cn报道)据中国科学报(冯丽妃):根据近日发表于《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很可能是白垩

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很可能是白垩纪末期大灭绝事件主因(Credit: CC0 Public Domain)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中国科学报(冯丽妃):根据近日发表于《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很可能是白垩纪末期大灭绝事件主因。
美国耶鲁大学Pincelli Hull带领的团队利用从北大西洋钻取的深海沉积物,研究了距今660万年前大量物种消失时的海洋碳循环和温度变化,当时的物种为何会大规模消失一直处于热议中心。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印度德干地盾的火山气体是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而另一些人认为,直径10公里的巨型小行星对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撞击是最有可能的原因。
“还有很多人说撞击和火山在物种灭绝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Hull说,“我们了解到的是,它看起来并非如此。似乎只是撞击的结果。”
Hull和团队绘制了全球温度变化的时间轴,探索了德干火山爆发可能发生的不同情景。他们发现,温度并没有像火山假说假设的那样,在灭绝事件发生前后达到峰值。相反,最有可能的情况是,火山爆发主要发生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
作者在论文中总结道:“我们发现,大规模气体溢出的开始和结束明显早于(小行星的)撞击,只有撞击与大规模灭绝和生物上放大的碳循环变化同时发生。”
该团队总结认为,如果一些火山喷发发生在大规模灭绝之后,其效应被海洋吸收碳的效应减弱了。这是因为由碳酸钙形成外壳的浮游生物是无数灭绝的生物之一。如果没有这些钙离子从海水中吸收酸性缓冲碳酸钙,海洋在物种灭绝后很可能已经吸收了由德干地盾释放的大量酸性二氧化碳气体。这种吸收可能减弱了火山喷发的温度效应。
“我确信争论将会继续下去,因为双方都有根深蒂固的声音。”英国爱丁堡大学椎动物古生物学家Stephen Brusatte说,“但越来越让人怀疑的是,这颗小行星是无辜的。”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y5055
上一篇:美国耶鲁大学科学家得出结论:陨石撞击地球是恐龙灭绝的唯一原因
下一篇: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选《科学》杂志2019年十大科学突破 青藏高原人类史前推12万年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