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望于2015年后发射火星探测器
2014-11-23 00:29:46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今天向记者透露,我国有望于2015年后发射火星探测器。
我国首枚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曾搭载在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内部,于2011年11月9日在哈萨克斯坦发射,然而“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升空后未能按计划变轨,导致“萤火一号”探测计划最终夭折。戚发轫表示,火星大约每隔两年才能抵达距地球最近的位置,这意味着最佳发射时机每两年才有一次。上次任务失败后,国家有关部门需要时间来重新决策部署、开展准备工作,再次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时间可能在2015年至2020年间。
同时他表示,与发射“萤火一号”时相比,目前我国深空测控能力大大增强。据了解,2012年我国完成了喀什35米和佳木斯66米两个大型深空测控站,以及上海65米甚长线射电干涉测量站的建设。随着这三大站投入使用,我国深空测控网已正式建成。对此,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曾评价:“这为我国今后数千万甚至上亿公里的深空探测奠定了基础。”戚发轫也认为,这将力助我国实现对火星探测器的自主测控。
他还透露,我国航天专家正在酝酿一项小行星探测计划,将为未来深空探测奠定基础。据悉,美国已有登陆小行星进行探测的计划,而戚发轫表示,我国计划的探测方式有所不同,不是登陆,而是让航天器伴随小行星一起飞行。“目前这项计划还没得到国家的批准。”他说,“如果顺利获准,则有望在2020年左右实施。”
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今天举行的院士报告会上,戚发轫以《航天技术与中国航天》为题进行了演讲。他指出,太空是继陆地、海洋、天空外,人类生活的第四空间。目前,我国已具备进入太空、利用太空的能力。今后一段时期,中国航天将主要致力于在三个方面继续提高。一是提高空间探测能力,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探月及其他深空探测工程,进一步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二是提高对地观测能力,比如我国重大科技专项之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目前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首颗卫星“高分一号”将于近日发射;三是提高信息利用能力,以北斗导航系统为代表,确保2020年按计划建成北斗卫星全球导航系统。
来源:《科技日报》(2013-04-19 一版) (记者付毅飞)
上一篇:美国宇航局计划派遣新型月球车前往实地展开考察
下一篇:俄罗斯宇航员实施太空行走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