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发现 > 正文

“木卫二”表面上同心槽的形成机制
2014-09-11 00:36:43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来自旅行者、伽利略和新地平线探测器的成像数据被用来绘制木卫二表面上一系列弯曲同心槽的分布图。这些同心槽长度可达几百公里,深度可达1 5公里,其中最大的几乎完全是环形,它们以前在太阳系中从未见过。极漂
    来自“旅行者”、“伽利略”和“新地平线”探测器的成像数据被用来绘制“木卫二”表面上一系列弯曲同心槽的分布图。这些同心槽长度可达几百公里,深度可达1.5公里,其中最大的几乎完全是环形,它们以前在太阳系中从未见过。极漂移(由“木卫二”浮动的外层冰壳相对于其下面的核心所发生的重新取向引起)曾被认为是造成“木卫二”表面上很多大尺度特征中其中一些的一个可能的原因,但一直没有发现能与全球规模的漂移会诱导产生的构造压力模式很好匹配的全球规模的特征。不过这些“新”的特征是不同的:它们与由一次80度的极漂移事件所引起的构造压力模式能够极好地匹配。这也许是“木卫二”上这一过程的第一个确凿证据,并且有助于支持关于“土卫二”上存在类似转动的观点。

相关热词搜索:木卫二 同心槽 形成机制

上一篇:土星也有一个赤道振荡周期
下一篇:土星F环中发现存在嵌入式小卫星的直接证据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