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城市扩张勿忘湿地保护
2014-06-11 13:28:45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近几年,北京多次遭遇暴雨袭击,城市和郊区出现大面积内涝和洪灾。究其原因,除排水系统比较脆弱外,也和北京湿地不断减少、现有湿地分布不规律有关。”2月2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所在京举办“世界湿地日”专题报告会。湿地所副研究员张曼胤以北京为例,强调湿地在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和城市热岛效应消除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应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恢复。
据了解,虽然我国的湿地面积居全球第四、亚洲第一,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地区湿地复垦的加重,我国的湿地在不断减少,且功能严重退化、生态多样性下降。
张曼胤介绍说,以北京为例,全市湿地所占的比例已从建国初期的15%下降到现在的3%左右。
城市中的湿地面积减少后,蓄洪防旱功能下降,很难对降雨径流进行有效的调控。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遇到暴雨等灾害,就容易发生内涝。
而把湿地建在低洼区是一种普遍的做法,因为这样能更好地蓄水调洪、涵养水源。
不过,在北京等很多城市里,湿地多位于相对较高的地方。
对此,湿地所所长崔丽娟解释说,一个重要原因是冬天使用的融雪剂可能会随着雪水流入低洼处,从而使湿地遭到更为严重的污染。
当前,在城市扩张的同时如何尽可能地保护好湿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包括北京在内的很多城市都出台了湿地保护条例,而制定一部全国性的湿地法也呼声颇高。
除了法律法规上的保障之外,崔丽娟表示,还须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对城市功能区进行科学规划,并依靠科技支撑来科学合理地布局和管理湿地。
例如,在湿地公园开展恢复工程建设时,要系统开展湿地基底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修复或重建以及水文水质恢复等,通过建设水中生境岛屿、开阔水域、河流片段、浅水滩涂以及带水沼泽等,营造或恢复适合湿地生物栖息的生境。
张曼胤还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现在很多湿地公园都建立了宣教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湿地都适合建,也不是建设的规模越大越好,而是应该根据每块湿地的特色和覆盖范围来建。宣教系统采用的材料也应符合有关环保要求,尽量采用生态材料。
来源:中国科学报(闫洁)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