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发现 > 正文

彗星
2014-04-15 14:39:32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彗星comet 彗星是在扁长轨道(极少数在近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彗星和记录资料最丰富的国家。《春秋》记载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

彗星comet

    彗星是在扁长轨道(极少数在近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彗星和记录资料最丰富的国家。《春秋》记载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彗星的轨道有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三种类型。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彗星称为“周期彗星”,它们周期地绕太阳公转。在抛物线或双曲线轨道上运动的彗星称为“非周期彗星”,它们绕太阳转个弯就一去不复返了。公转周期短于200年的彗星称为“短周期彗星”,公转周期大于200年的彗星称为“长周期彗星”。大行星的摄动也会改变彗星的轨道,可以使一颗长周期彗星变成短周期彗星,使短周期彗星变成非周期彗星。

 

一般彗星由彗头和彗尾两部分组成:

    ①彗头:彗头包括彗核和彗发,而彗发外面还包围有氢原子云,一般称为“彗云”。彗头的结构往往十分复杂,不同彗星也有很大差别。不少彗星的彗头没有彗云,有的彗星的彗头甚至连彗发都没有,只有彗核,尘埃组成的彗尾直接从彗核开始背向太阳延伸。

    ②彗尾:一般彗星要走到离太阳三个天文单位左右才能从望远镜中看到,当它走到离太阳两个天文单位左右时,才开始产生彗尾。离太阳越近,彗尾就会越长和越大,而当彗星过了近日点后之后离开太阳、慢慢越走越远时,它的彗尾也会逐渐缩小。彗尾可分为两类:一类彗尾较直,由离子气体组成,称为“离子彗尾”,一般呈蓝色;另一类是弯曲的,由微尘组成,呈黄色,称为“尘埃彗尾”,弯曲程度较小的又称为Ⅱ型彗尾,弯曲程度很大的称为Ⅲ型彗尾。此外,还有一种看上去好象朝太阳方向延伸的扇状或长钉状彗尾,称为“反常彗尾”

    新发现的彗星先给予临时命名:用发现年份加上表示发现次序的拉丁字母a、b、c....,例如,中国紫金山天文台1965年发现的两颗彗星,是这一年发现的第二和第三颗彗星,就临时命名为1965b和1965c。根据观测计算出轨道后,就按彗星过近日点的先后为序,在年代后加罗马字母Ⅰ、Ⅱ、...取代拉丁字母,作为永久命名。例如,上述两颗彗星最后永久命名为1965Ⅰ和1965Ⅱ。

彗星1975 VI

相关热词搜索:彗星

上一篇:小行星
下一篇:流星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