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林:领路澄江化石遗产保护
2018-10-17 09:23:11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陈爱林在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2012年7月1日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化石网报道)据新华网:在我们的星球几十亿年的演变过程中,无数的物种诞生了,同时,也有无数的物种湮灭。沧海桑田,岁月赋予了这些物种一种神奇

陈爱林在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2012年7月1日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
(化石网报道)据新华网:在我们的星球几十亿年的演变过程中,无数的物种诞生了,同时,也有无数的物种湮灭。沧海桑田,岁月赋予了这些物种一种神奇的存在方式——化石。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奉献一生,只为寻找化石秘密;他们默默无闻,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孜孜不倦地还原地球过往的印记。近日,由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联合新华公益推出的“平凡化石故事•非凡贡献人物”活动,将发掘这些在古生物化石发现、科研、修复、宣传、艺术展示、文化传承以及保护等方面做出不朽贡献的人物,揭开这些人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1995年7月,陈爱林作为南京大学古生物专业仅有的8名本科毕业生之一,为报效家乡,选择回到云南工作。但在改革开放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小众的古生物专业微不足道,边疆省份没有对口的工作岗位。他在昆明做了半年的旅游行业工作,最终还是割舍不下古生物专业的情缘,仅仅因为从新闻联播中看到澄江化石的信息,就毅然到澄江县工作了。
化石研究不自弃,不放弃
初到澄江,摆放在县文化馆的澄江化石简陋陈列震惊了他:12个绿色铁皮玻璃柜,手工书写的标签,40余件化石标本。这就是所有的藏品!陈爱林没有气馁,他写信给在南大读研的同学,请他们帮助复印澄江化石研究论文。周末和假日,他与好朋友相邀,步行到县城8公里外的帽天山去采集化石。整整20年,澄江化石地的每一个山头、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都浸染了他的汗水。就这样一篇一篇论文,一块块标本,积少成多,成为日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的基础。2003年,陈爱林撰写的《借东方日内瓦新东风,作澄江帽天山大文章》论文,得到时任玉溪市委书记孔祥庚的支持,视为澄江化石地申遗的先声。
化石保护不畏权,不畏暴
1997年5月, 云南省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在澄江召开“保护澄江动物化石群现场会”,建立了“澄江动物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了保护区管理委员会。陈爱林作为专业人员从县文化馆调到了管委会工作。经过陈爱林和同事的共同努力,1998年澄江动物化石群陈列馆被选定为云南省爱国教育基地;2001年3月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
在化石保护工作中,最大的问题是磷矿开采与保护的冲突。化石资源的科研价值和国际声誉抵不过磷矿的经济利益诱惑。在帽天山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边缘,磷矿开采企业大肆生产,造成保护区周边出现不同程度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2004年5月,中国青年报记者胡宏屹等采访聂耳音乐基金会成立大会,中途在澄江帽天山考察参观,陈爱林陪同专业讲解。看着满目疮痍的帽天山和满脸痛楚的陈爱林,记者撰写了“磷矿开进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一文,并于7月19日在《中国青年报》和中青在线网站上刊登。看到报道,县里有的领导对陈爱林说:你不要端着县里的饭碗砸县里的锅。磷矿老板也传话说:你小心半夜有人拿棒棒敲你。面对权力和威胁,陈爱林义无反顾,依然甘做化石保护的斗士。
2004年7月28日,新华社记者秦晴等赶赴帽天山采访;8月19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播发《A级国家地质公园遭遇蚕食》;8月23新华网又播发了《一边是希望“申遗”发展旅游业,一边是磷矿企业在关停前疯采,澄江国家地质公园夹缝中生存》的专文;9月1日,中央政策研究室《简报》318期刊发了“云南澄江动物化石群正被狂挖卖作磷肥”的内部报道;9月5日,温家宝总理总出批示:“要保护澄江化石群,保护世界化石宝库,保护这个极具科学价值的自然遗产”。9月11日,玉溪市接到温家宝总理的批示,市委书记孔祥庚立即做出“坚决落实温总理批示,下决心整治矿山,确保世界化石宝库,借此机会加大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和寒武纪公园的建设”的批示,随后帽天山周边的11个磷矿开采点被关停。至此,澄江化石的保护迎来了春天。
化石申遗白加黑,发尽白
2004年,玉溪市启动申遗工作以后,陈爱林克服各种压力和困难,自始至终,坚持申遗信念不动摇,申遗步伐不后退。多次配合有关领导,积极与国家住建部、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国家和云南省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和汇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多次接待IUCN资深专家考察澄江化石地,多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官员和教科文驻北京办事处汇报、沟通,听取意见建议。陈爱林参加了申遗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编撰,完成加拿大布尔吉斯遗产地对比考察并提交对比研究报告,收集整理申遗文本编写所需各种研究论文、专著以及保护历史、乡土县情等各种资料,参与编写申遗文本,电视片脚本、保护行动计划、保护规划等附件材料。带领同事完成遗产地博物馆和化石首发地陈列厅的布展设计和展示、遗产展厅改造工作等,通过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的考察,为评估遗产地价值展示方面提供了范本。撰写科普图书3本,科普电视片、电影解说词3种9万字。在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他承担专业技术工作,向与会代表和专家宣传、解释澄江遗产地的价值与保护,顺利通过申遗投票表决。
在申遗冲刺阶段的半年时间内,陈爱林几乎熬白了头。
遗产保护不停步,未尽时
2013年3月,陈爱林在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勇敢走上主席台,向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汇报澄江化石保护的意义和面临的困难。来自基层的真诚声音,没有受到中央领导责怪,反而打动了总书记和总理。他们认真倾听了简单汇报,并欣然签名纪念。在云南代表团全会上,刘云山常委列席会议,陈爱林守在门口,递上了澄江化石图册。刘云山常委认真听取汇报,表示要到云南看看国宝。在各种场合,陈爱林都不忘云南人民的嘱托,自己作为人大代表的责任。在2014年第二次人代会会议期间,陈爱林接受《科技日报》采访,谈及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后的保护困难。《科技日报》以“云南澄江化石群 保护远比申遗难”为题作了报道,引起各方关注。现在,澄江化石地的立法已完成,招商引资工作大步推进,问题逐步解决,新建的大型博物馆明年即将开展。
化石教育零起步,从头越
2015年10月至今,陈爱林调到玉溪师范学院工作,完成玉溪师范学院古生物研究中心的创立,以澄江化石遗产为核心研究对象,填补了学校古生物研究的空白。陈爱林与同事一起开设了四门全校通识课教育:世界遗产——澄江化石地、自然历史、植物化石鉴赏、生物进化。教学上他承担《无脊椎动物学》讲授,开设全校通识课“世界遗产澄江化石地”、“自然通史”等。
新的岗位上,46岁的陈爱林继续为中国唯一以化石地成功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家乡砥砺奋进。
上一篇:苏新:解译海洋微小化石、探索海底新型资源
下一篇:考古界“一代宗师”——裴文中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