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最美科技人:云南大学教授张喜光
2022-05-29 14:42:00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云岭最美科技人:云南大学教授张喜光(化石网整理)据云南网(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供稿):坐穿冷板凳,与石头为伴;越过亿万年,与远古生物对话。探索慧眼,揭秘史前世界;科学匠心,破译无字天书。因为有你,不起


云岭最美科技人:云南大学教授张喜光
(化石网整理)据云南网(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供稿):坐穿冷板凳,与石头为伴;越过亿万年,与远古生物对话。探索慧眼,揭秘史前世界;科学匠心,破译无字天书。因为有你,不起眼的石头也会石破天惊,地球远古生命之光尽收眼底。
古生物学是冷门学科,它的“高冷”气质很难让大众接近。2002年初,张喜光结束了在加拿大10年的博士学习与工作,怀着满腔热情与希望归国,来到了有着深厚文化学术底蕴的云南大学。此后的二十余年,他将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地层古生物学研究中。
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基本素材,起初他潜心于立体保存的微体化石,随后将探索扩展到云南特有、布尔吉斯页岩型的昆明小石坝生物群。因为这两类特异化石能保存生物的软躯体部分,是化石中的“珍宝”,能为研究史前生命提供寻常硬体化石不曾保留的信息。此外,这些特异化石在全球仅零星分布,长期以来相关研究均为世界科技前沿的热点、难点,备受关注。在茫茫群山间往往几厘米厚的含化石层,偶尔会夹杂在出露的数十米地层序列中。“寻觅这样的化石夹层,常常一无所获,一旦发现却能感受无比的喜悦。”张喜光说。
从野外找寻化石点、采集标本并带到实验室,就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经过“千锤万凿出深山”,从小石坝生物群的化石采集与成吨磷酸盐微体化石样品的酸泡处理中,获得了大量的原始数据,为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备下关键的素材。
2012年,张喜光团队采纳创新研究手段,使用上海光源“同步辐射显微层析技术”,让X射线穿透石头,把保存在岩石内部的信息提取出来,无损检测了磷酸盐化石保存的躯体三维结构。更为重要的是,依据从金沙江畔生物屑灰岩中“溶解”出来的大小不到2毫米化石,首次揭示“寒武纪大爆发”时期最早甲壳动物的躯体组构的复杂与“现代”特性,为研究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群落打开了全新的窗口。
“科研工作就是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时间与努力。”张喜光在研究生教学中提倡“手脑并用”,注重创新思维、理论联系实际。如今他已年逾古稀,依然每年保证有40—60天的时间带领学生在野外,身体力行践行“古生物学家的根在野外”。
这些年来张喜光团队在纯基础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也用自己的业绩向世界表明:在风景如画、四季如春的云南昆明,还有一群奋力揭示地球远古生命本质特征的探索人。
相关热词搜索:张喜光
上一篇: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做科研最吸引我的,就是探索未知
下一篇:考古日记:十五年里,我一直在找“最早的广东人”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