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融媒聚焦 > 正文

好书推荐|从马的祖先讲起,大科学家带你探索地球生命的奥秘
2021-07-29 12:09:08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据中国古动物馆公众号 (作者:赵紫燕):长达两个月的暑假,家长们都怎么对付那些无处安放的神兽呢?让神兽提神的,或许是一场意味深长的电影、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亦或是一本值得回味的好书。暑期必读:《马



据中国古动物馆公众号 (作者:赵紫燕):
 
长达两个月的暑假,
家长们都怎么“对付”
那些无处安放的神兽呢?
让神兽提神的,
或许是一场意味深长的电影、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亦或是一本值得回味的好书。
 
暑期必读:《马的祖先》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这本《马的祖先》,就是一套暑假消暑纳凉、短道超车必备好书。
 
这是由中国科学院戎嘉余、周忠和两位院士主编的《院士给孩子的地球生命课》系列丛书中的其中一册。
 
在《马的祖先》这册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邓涛老师,以我们身边非常常见的哺乳动物“马”作为切入点和线索,给大家带来了非常有趣、好玩的知识讲解。
 
话不多说,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先睹为快吧!
 
亮点之精彩纷呈的内容
 
哺乳动物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分布最广、最缤纷多彩的动物类群。不论是在茂密幽深的森林中,还是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甚至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在三叠纪时,早期哺乳动物与恐龙同时出现了。在恐龙灭绝后,它们凭借着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繁衍能力,逐渐成为陆地上最为缤纷多样的动物类群。
 
现代的哺乳动物种类繁多,我们认识的老虎属于哺乳动物中的食肉目,《马的祖先》中的主角——马属于奇蹄目,牛、羊属于偶蹄目,而我们人类属于灵长目,夜晚在天空飞过的蝙蝠则属于翼手目,它们是哺乳动物中唯一能够真正飞翔的。
 
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了解所有类群的演化历程,但可以选择某一类群作为例证进行剖析。马作为众多哺乳动物中的一种,它的演化经历了5000多万年的漫长历史。随着第四纪的到来,人类逐渐繁盛起来,马的演化便与人类有了交集。
 
那么,马究竟是如何被人类驯化的呢?其他哺乳动物类群又是如何演化的呢?让我们跟着邓涛老师来一探究竟吧!
 
(一) 真假祖先之谜
 
最早的奇蹄动物——始祖马
 
科学家们能够追溯到的最早的像奇蹄类的动物,叫做四尖兽。但四尖兽并不是最早的奇蹄动物。目前已知的真正拥有奇蹄动物主要特征的最早的动物是始祖马。始祖马不仅是马科动物最早的祖先,还是奇蹄动物最早的祖先哦!
 
至于,为什么科学家认为始祖马才是最早的奇蹄动物,而四尖兽并不是呢?这个问题,就留待小读者们自己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深入浅出的语言和学术严谨的插画,
 
让小读者从一开始就接受最权威的知识点。
 
(二) 世有始祖马,然后有了马、貘、犀……
 
始祖马是奇蹄动物共同的祖先,它除了演化出了典型的后代——马以外,还是其他几种奇蹄动物的祖先,比如雷兽、爪兽、貘和犀牛。
 
但非常遗憾的是,曾经在地质历史早期繁荣过的爪兽和雷兽,现在都已经灭绝了。爪兽是奇蹄动物里一个很特殊的例子——爪兽的脚上没有蹄子,只有爪子。
 
今天,现存的奇蹄动物仅有马、貘和犀牛了。
 
古老传说中可以吞噬梦境的动物——貘
 
丰富的谱系图和Q版手绘插画,
 
让小读者看得尽兴、学得快乐。
 
(三) 震惊!!英姿飒爽的“大长腿”曾经也是萌萌哒的“小短腿”!
 
始祖马:谁还没有个过去呀……
 
说起马,大家并不陌生。在草原上驰骋的骏马、在农村里勤勤恳恳拉车的马,以及在赛场上风驰电掣的马……
 
我们今天有个成语叫“高头大马”,用它来形容体形高大。但是作为马的祖先,始祖马却宛如狐狸一般大小。
 
从始祖马到现代的马,中间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么,为什么马会一步步演化成今天这样四肢修长、擅长奔跑的模样呢?大家快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四) 马脸之所以那么长是为了一心二用
 
我们形容一个人脸特别长,会说这个人“长着一张马脸”。
 
在《马的祖先》这本书中,邓涛老师告诉我们:马的脸之所以变得那么长,跟它的生活环境和取食习惯有分不开的关系。
 
几乎在每一小节后面,书中都设置了有趣的互动环节:
 
“你知道吗”,见缝插针给小读者们普及相关的知识点;“好奇心问答”,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好奇心,带动小读者的求知欲。
 
(五) 以马为代表的奇蹄动物为何人丁越来越稀少?
 
提起奇蹄动物,大家更容易想到偶蹄动物,比如生活中常见的牛、羊、猪,再比如伸着长长的脖子的长颈鹿、背着“食品储藏柜”的骆驼,以及张着大大的嘴巴的河马等。可以说,偶蹄动物的数量比奇蹄动物要多得多。不过,在地质历史早期的情况可不是这样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
 
奇蹄动物三大扛把子:马、犀牛、貘
 
早期奇蹄动物在数量和多样性上占据优势。但是逐渐地,偶蹄动物就取代了奇蹄动物的地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很大的原因是大多数的偶蹄动物发育出了“反刍”的特性。
 
在草原上,偶蹄动物跟奇蹄动物一样没办法和食肉动物竞争,唯一的办法就是逃跑。逃跑后必须要进食啊,反刍使偶蹄动物能快速地吃东西。 
 
进化出长脸也还是敌不过人家会反刍
 
好玩的漫画形式,有趣的图文配合,
 
轻松记住“偶蹄动物会反刍”这个知识点。
 
在《马的祖先》这本书里,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知识点和故事等待小读者们去发现,比如:
 
老鼠和兔子是亲戚吗?
 
人的牙齿为什么和猪的牙齿长得那么像?
 
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化石给动物们画族谱的?
 
大象为什么会濒危?
 
鲸鱼又为什么会生活在大海里?
……
 
相信小读者们一定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亮点之超强作者天团
 
《院士给孩子的地球生命课》是一套由国内顶尖的当代古生物学家写给孩子们的关于地球生命演化的科普图书。
 
强大的作者团队是本书质量的保证!
 
作者团队堪称科普界天花板
 
中国科学院的老师们和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强强联合,梦幻联动,更是使得这套书在从策划到编辑到细节打磨,耗费了比一般的科普童书更多的心血。
 
《院士给孩子的地球生命课》这套丛书的作者团队由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及南京大学的院士专家组成。
 
严谨到逐字逐句修改、打磨的编辑过程
 
越是年龄小的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就越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越强。很多在成年人眼中司空见惯的事情,在孩子眼中却有着那么多的不可思议。
 
很多孩子思考的问题常常是父母们一下子答不上来的,比如:
 
“神舟十二号上天是去做什么的?”
 
“同样是哺乳动物的鲸鱼为什么会生活在海里?”
 
“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地球上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人类?”
 
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三两句话把孩子搪塞过去,可能就会逐渐打击孩子的求知欲哦。
 
在这套书中,科学家们把自己近年来工作中震惊世界的发现与具有国际水准的研究成果,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出来,写成深入浅出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简单概括就是:权威性+专业性!
 
如此强大的作者团队,难怪书中有那么多来自学术界的前沿成果,以及超级珍贵的化石照片,让孩子学得多,更学得准!
 
亮点之科普图书怎么可以这么好看
 
本书编辑们在保证内容高质量的同时,也在图文排版和环节设计上下足了功夫,用全新的演绎形式,力求让孩子们看得爱不释手,学得停不下来!
 
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从自然界获取的灵感。
 
宋代的东坡先生曾在文章中写道“是大自然之无尽藏也”,说的就是大自然中其实早已蕴含了很多宝贵的东西。
 
人是一种善于学习的动物。我们不仅懂得调动我们聪明的小脑瓜子,研究、破解许多谜团,改造我们所处的环境,而且懂得从身边的动植物身上获取科研的灵感。
 
比如,苍蝇的眼睛是“复眼”,由3000多只小眼睛组成,人们模仿苍蝇的眼睛发明了“蝇眼透镜”,用它制成的“蝇眼照相机”可以一次找出千百张相同的照片。
 
再比如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桨。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又逐渐改成橹和舵,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手段。
 
所以,了解自然,认识我们所处的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也是创造力的无尽源泉。相信在这个夏天,《院士给孩子的地球生命课》一定可以陪伴您和孩子度过一个愉快并且充实的暑假!
 
小编:在阅读了《马的祖先》这本书之后知道了:原来踮起脚后跟跑步会比较快呢~
 
 
购买图书,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央视纪录片《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第一季)将带你“云”游到玉溪澄江化石地
下一篇:是谁翻开了青藏高原地层天书的扉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