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
2022-12-11 15:23:49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一、科普基地基本信息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重庆市綦江区北部,是由重庆市綦江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管的场馆类科普基地。公园由三部分组成,其中:綦江博物馆建筑面积3 500平方米,于2011年5月开放;恐龙足迹
一、科普基地基本信息
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重庆市綦江区北部,是由重庆市綦江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管的场馆类科普基地。公园由三部分组成,其中:綦江博物馆建筑面积3 500平方米,于2011年5月开放;恐龙足迹化石原址保护地面积逾 2 000平方米,于 2012年 11月开放;木化石原址保护馆建筑面积1 200 平方米,于 2018 年 4 月开放。公园于 2017 年 9 月 17 日被授牌为“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博物馆外观
二、科普基地创建和发展简况
公园由老瀛山、翠屏山、古剑山3个园区组成,总面积99.82平方千米,公园以典型的木化石群、恐龙足迹化石群(兼有恐龙化石和鱼化石)和丹霞地貌景观为主体,是集科考、科普、研学旅行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地质公园,是得天独厚的地学科普教育基地。
建设科普基地,通过公园内的木化石群、恐龙足迹化石群、恐龙化石、鱼化石等古生物化石,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教育,既提高了公众的科学素养,增强了公众对古生物化石的保护意识,反过来又促进了古生物化石的有效保护和利用。
公园的发展历程如下:
2007年9月,获批重庆市市级地质公园。
2009年4月,成为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同年8月,获得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资格。
2011年5月,綦江(地质)博物馆开馆,地质公园主碑广场投入使用。
2012年4月,地质公园古剑山景区对外开放。
2012年11月,老瀛山景区莲花保寨恐龙足迹化石原址保护工程竣工,并对外开放。成功举办“中国重庆·綦江国际恐龙足迹学术研讨会”。
2013年3月,被重庆市科委授牌为“重庆市科普基地”。
2013年4月,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通过国土资源部验收、授牌。
2015年5月,被中国科协授牌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16 年 12 月,被国土资源部授牌为“全国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
2018年,老瀛山景区和翠屏山景区对外开放。
2018年9月,被授牌为“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三、科普活动主要场馆和展陈内容
公园科普活动的主要场馆是綦江博物馆、木化石原址保护馆、恐龙足迹化石群原址保护地。
(1)綦江博物馆。建筑面积 3 500 平方米。设有地球演化及生命起源厅、木化石厅、恐龙厅、恐龙足迹化石厅、地质矿产厅、历史文化厅等,主要展陈綦江木化石、綦江龙化石、恐龙足迹化石(凹形、凸形、立体)、綦江北渡鱼化石等 680件古生物化石和綦江的煤、方解石、石灰石、铁、铜等矿物标本,以及大量綦江历史文物。配有含 25 座的 4D 影院,放映动感科普宣传片。
(2)木化石原址博物馆。面积1 200平方米,对翠屏山木化石进行原地展存,木化石硅化与钙化共生,最大直径 1米,最大可见长度 28.9米,局部有树皮煤化。配套建设有木化石博物馆,展陈有綦江多地及国内其他地区的部分木化石典型标本,以及其他鱼、龟鳖类、蛙类、昆虫类、被子植物等古生物化石标本 100余件,并配有“会说话”的树、恐龙电子书等辅助科普设施。
(3)恐龙足迹化石原址保护地。位于三角镇红岩村莲花保寨,长约500米,宽 3—7米,面积逾 2 000平方米。在莲花保寨白垩系夹关组底部 9层岩石中,发现足迹化石 656 个,其中恐龙足迹化石 443 个(鸟脚类足迹387 个、蜥脚类足迹 54 个、兽脚类足迹 2 个)、翼龙足迹 30 个、古水鸟足迹183 个。是世界上唯一兼具古生物学、考古学和民俗学的恐龙足迹化石地,是世界上两个拥有完美动态足迹化石点之一,是中国保存最完美鸭嘴龙足迹、中国翼龙足迹数量和行迹最多的化石产地。
四、重点展品介绍
1. 果壳綦江龙
2010 年 12 月,发掘于綦江北渡河坝村一社侏罗系沙溪庙组上部,除了肢骨外,包括部分头骨,以及较完整的椎体系列,计有 17 枚颈椎、12 枚背椎和 30枚尾椎化石,还有 5颗牙齿化石。2012 年 11 月,装架复原后的綦江龙长15 米,高 5 米,属亚成年的马门溪龙类。展出于綦江博物馆。

果壳綦江龙
根据专家研究,此足迹为 9 个足迹的重合体,是由多个恐龙在不同时间留下的足迹,表明当时该区域恐龙活动十分频繁。此足迹产出于莲花保寨,目前展出于綦江博物馆。

立体恐龙足迹
2006 年夏天,发现于綦江北渡中学旁的綦江河左岸边。产出地层为侏罗系遂宁组泥岩,长70厘米,宽43厘米,鱼鳞清晰,保存完整。属于全骨鱼类中的鳞齿鱼类,淡水鱼。展出于綦江博物馆。

北渡鱼
产于缅甸,虫子和树木同时玉化,展出于綦江木化石博物馆。

虫迹树化石
翠屏山8#木化石,直径0.8米,可见长度28.9米,硅化与钙化共生,局部树皮煤化,保存完整,可见树根。在翠屏山木化石原址保护馆保存。

8#木化石
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型蜥脚类凸形幻迹化石之一。在美国科罗拉多州
也有保存。

蜥脚类凸性幻迹

鸭嘴龙凸性足迹

翼 龙 前 足 迹(左上)翼龙后足迹(左下)翼龙行迹(右)
五、开展的特色科普活动以及创新内容
(1)成功举办“中国重庆·綦江国际恐龙足迹学术研讨会”。2012 年11 月,在綦江成功举办“中国重庆·綦江国际恐龙足迹学术研讨会”,来自13 个国家的 50 多名恐龙专家集聚綦江,就恐龙足迹学术研究进行交流。成都沉积地质矿产研究所刘宝珺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出席会议。
会议期间,还开展了“你赠我读”活动,中国古生物学会向綦江中山路小学赠送了古生物类科普图书,在中山路小学掀起自然科学的科普热潮。
(2)全国地理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实习走进綦江莲花保寨。2016年8月3日,第八届全国地理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实习走进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莲花保寨。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7个基地师生为主的全国30所大学120余名师生对莲花保寨恐龙足迹群、丹霞地貌、波痕、泥裂层理等沉积构造进行了考察学习。
(3)组织科普创作。恐龙科普版画创作。綦江农民版画是綦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 10月,在“中国重庆·綦江国际恐龙足迹学术研讨会”前,綦江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与綦江农民版画院合作,以农民版画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反映恐龙生活,创作出了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恐龙科普版画,并入选2012年文化部全国画院优秀创作研究扶持计划项目。
2017年创作的《带你游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幼儿版、青少版),由中国地质出版社出版。该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綦江国家地质公园的基本情况,以及恐龙化石、恐龙足迹化石和木化石等古生物知识,获 2018年自然资源部优秀科普图书称号。
(4)举办专题科普活动。在地球日、土地日、环境日等开展专题科普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民众尤其是学生对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保护意识。
汇编于《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概览》一书
编辑:常君滢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 132朝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 82重庆自然博物馆
- 79大连星海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 58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 54朝阳化石谷
- 44河源市博物馆
- 42禄丰恐龙化石科普展示教育基地
- 42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 40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 35北京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