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地质博物馆
2022-12-10 15:17:36 来源:化石网 评论:0 点击:
一、科普基地基本信息2005年9月,国土资源部批准本溪为国家地质公园。在主园区水洞景区建设了本溪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本溪馆)和硅化木王国主题公园。本溪馆隶属于本溪水洞旅游(集团)股份公司,是一个集
一、科普基地基本信息
2005年9月,国土资源部批准本溪为国家地质公园。在主园区水洞景区建设了本溪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本溪馆)和“硅化木王国”主题公园。本溪馆隶属于本溪水洞旅游(集团)股份公司,是一个集展览、收藏和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是自然科学普及和教育的重要基地,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建筑设计庄严,气势恢宏。总建筑面积12 000平方米,其中展览区面积近3 900平方米。
本溪馆集地球科学、国土资源、地质景观、地矿标本、古生物化石标本为一体,藏有国家级珍贵标本 30余件,珍稀标本 3 300余件,其藏品规模、精品数量和科学内涵等方面在业界具有重要影响。其生命进化厅为古生物陈列室。
本溪地质博物馆在 2011 年被中国地质博物馆接纳为“中国地质博物馆本溪馆”,2011年被评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2015年 8月 11日在中国古生物学会第 28届学术年会上,本溪馆被授牌为“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博物馆外观
二、科普基地创建和发展简况
本溪馆于 2007 年开始建设,并在第二展区筹建了名为“生命进化厅”的古生物化石陈列室,规划建设了名为“硅化木王国”的室外陈列区,共展出近1 200余件化石精品。
本溪馆于 2007年 1月动工,2007年 5月完成全部工程并开始布展,为期1个月。6月开始试运行,7月正式对外开放。本溪地质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硅化木王国”于2008年4月建设完工。总规划面积约116 000平方米。共有 619棵硅化木展出(不包括形成玉石、玛瑙的切割品),成为规模较大而且全部以真品而立的硅化木展示区。
本溪馆建筑庄严,气势恢宏,面向社会展示出古生物化石研究独特非凡的成就。博物馆的建设与开放,对于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生活环境的保护以及自然历史的文明都起到了很大作用,成为水洞风景区游玩、学习兼备的好去处。

硅化木
三、科普活动主要场馆和展陈内容
本溪馆以古生物化石标本为主,是辽宁省古生物专业博物馆之一。化石以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古植物、软体动物为主,藏品丰富,展品精美。其以热河生物群中的中华龙鸟和金刚山义县翼龙的化石标本最为珍贵,堪称国宝级的精品。
本溪馆的展览以讲述地球和生命演化历史故事为线索。由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的化石标本为主题展,包括热河生物群、恐龙时代、古植物、无脊椎动物、鸟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本溪地质变迁和古人类遗址。这些展览以种类繁多的珍稀标本以及丰富的文字说明、图片复原、模型展示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充分展现了古生物的沧海桑田和多样化。利用化石可推算地球的变化和地质的变迁,使大众对地球自然历史和人类现今的生活环境有更深刻的认识,形成更浓厚的博物馆意识。
1. 寒武纪展厅
寒武纪被称为古生物界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是现代生物的开始阶段,标志着地球生物演化史新的一幕。大约 6亿年前,在地质学上称作寒武纪的时代开始,而在寒武纪之前更早的古老地层中长期以来都不曾找到动物生存的痕迹。在寒武纪开始后的短短数百万年时间里,包括几乎所有现生动物类群祖先在内的大量多细胞生物突然出现,这一爆发式的生物演化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馆内的寒武纪以图片和三叶虫化石展示为主。

寒武纪展厅
古生代具有特殊的意义,生物从登陆到灭绝开始了全新的演化。展厅内以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化石展台和文字说明的方式展示了古生物的演化历程。

生命进化厅(鱼 龙 海 百 合 、幻龙展区)
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展厅以热河生物化石标本为主,展示了以热河生物群戴氏狼鳍鱼、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等为代表的多门类古生物化石。分为以下专题展区:

生命进化厅(鱼类展区)
(2)恐龙展区。展出侏罗纪、白垩纪的恐龙标本、图片和文字内容。主要展示了中华龙鸟、尾羽龙、小盗龙、伊克昭龙、华夏鸟、金刚山义县翼龙、鹦鹉嘴龙等珍贵的化石。
(3)植物专区。由一批古植物实物标本组成,包括中华古果、蕨类植物、似木贼根茎、新芦木等,还有外延部分的619棵硅化木和树化石标本。
(4)无脊椎动物专区。通过综合厅展示我国和国外的一些菊石、海百合、双壳类、三叶虫和软体动物化石。
(5)鸟类展示专区。古鸟类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由于大量带羽毛恐龙的发现,“鸟类是小型兽脚类带羽毛恐龙的后裔”即“恐龙是鸟的祖先”这一假说成为了当前科学界的主流观点。展区由标本、图片和文字介绍组成。

生命进化厅(古 植 物 、鸟 类展区)
四、重点展品介绍
本溪馆拥有化石约1 200件,展出了许多精品化石标本,主要包括中华龙鸟、尾羽龙、金刚山义县翼龙、马氏燕鸟吃鱼﹙最后的晚餐﹚、室井氏狼鳍鱼、鱼龙与海百合、硅化木等。
1. 中华龙鸟
中华龙鸟生存于距今1.4亿年的早白垩世,1996年发现于中国辽宁省西部北票热河生物群。开始以为它是一种原始鸟类,定名“中华龙鸟”,后经科学家证实为一种小型肉食性恐龙,属于兽脚亚目美颌龙科中华龙鸟属。该标本的骨架约 1米左右,头较大,牙齿锐利,后部牙齿后喙呈锯齿状,骨骼结实,腰带与后肢强壮,前肢粗短,爪钩锐利,后腿较长,适宜奔跑,全身披覆着原始羽毛,已出现鸟类的一些特征。中华龙鸟是带羽毛恐龙的首次发现,它有力地支持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

中华龙鸟
尾羽龙属于小型的原始窃蛋龙类。标本头骨较高,牙齿退化,尾短,尾的末端有长的装饰羽毛。2010 年在上海世博会辽宁馆展出并获得了荣誉证书。2012年在湖南举办的“中国(长沙)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中的化石专区展出,并获得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好评。

尾羽龙
小盗龙为双足行走的小型驰龙类。该标本牙齿前喙的锯齿消失,牙冠和齿根之间有基本的收缩;中部尾椎是前部背椎的3—4倍长;尾椎骨少于26块;有外弯和细长的爪,屈肌小节发育;身披羽毛。
4. 室井氏狼鳍鱼
室井氏狼鳍鱼再现了几只狼鳍鱼在水草中穿梭的情景,看似一幅美丽生动的水墨画。这块化石曾于2005—2006年在日本展出并受到日本各界人士的好评,福井博物馆把它作为出版物的插页出版。
5. 马氏燕鸟吃鱼
马氏燕鸟是一种专吃鱼的鸟,形态是一个俯冲吃鱼的姿势,它用嘴叼住了一条鱼,正准备吃,但在同一时刻火山喷发,火山灰迅速将它掩埋,大自然凝固了这一精彩瞬间,使其形成了这块精美的化石,堪称世界之最。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季强博士专门为它写了一篇文章,称为《最后的晚餐》。

室井氏狼鳍鱼(水墨画)

马氏燕鸟吃鱼
金刚山义县翼龙的化石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正模标本,产自辽宁省锦州义县的金刚山地区。翼龙出现在白垩纪的中早期,它生活在水边,以鱼、虾为食,也是当时的空中霸王。

金刚山义县翼龙
五、开展的特色科普活动以及创新内容
本溪馆作为本溪市地质类的科普教育基地,以馆为平台建立了中小学生地质科普教育启蒙基地,得到了国家和辽宁省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本溪馆还以本溪国家地质公园为依托建立了大学生野外地质实习基地。
本溪馆在每年的“地球日”和“博物馆日”展出与馆本身相匹配的“地质摇篮”和“地学殿堂”等内容,和近万名学生进行博物馆现场互动,使参观者深度了解古生物的形成和修复,拓宽市民的知识面。
本溪馆开发了关于古生物的文创产品,有现场挖掘模板、狼鳍鱼礼盒,还有博物馆的纪念邮票,具有收藏价值。
本溪馆的建立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极高的科研科普价值,它既为本溪国家地质公园提供了硬件设施,又成为了科学研究和科学知识普及的重要场所;既增加了水洞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又拉动了本溪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本溪馆真正成为了本溪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此外,本溪馆是本溪市的重要科普教育基地,连续数年被授予“本溪市三星级科普教育基地”荣誉称号。
汇编于《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概览》一书
编辑:常君滢
上一篇:北京自然博物馆
下一篇: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唐永刚:一名纯粹的化石猎人(4)
- ·发现17万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厂...(3)
- ·5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养什么猫?(3)
- ·谴责《琥珀鉴定与评估》一书的侵权盗图行为(2)
- ·中国南方发现稀有化石:7000万年前窃蛋...(2)
- ·随着智人的演化 非洲东部的环境与技术...(1)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新进展(1)
- ·60集大型视频课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叶虫是怎么制作出来的(1)
- ·科普特展《美丽奇妙的雨花石》将于6月9...(1)
- ·冲积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构造(1)
- ·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恐龙(1)
- ·确认昆虫与甲壳动物的最早祖先为5.2亿年...(1)
- ·由“古罗马斗兽场的结果是狮子比老虎厉...(1)
- ·《听化石的故事》后记——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国际巡回展登陆广...(1)
- ·惠农“化石沟”真的有化石(1)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 132朝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 82重庆自然博物馆
- 79大连星海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 58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 54朝阳化石谷
- 44河源市博物馆
- 42禄丰恐龙化石科普展示教育基地
- 42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 40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 35北京自然博物馆